缺少急救 北上广街头心跳骤停救回率不足2%
广州市华侨外国语中学学生在学习急救知识。
统计北上广等大城市
急救知识普及率不高
错误的方法广为传播
由于缺少第一目击者的急救,北上广等大城市街头的心跳骤停病例,救回来的几率是2%以下。因为心跳骤停发生后的黄金抢救时间仅有4分钟,超过10分钟才得到急救,生存机会渺茫。
本月7日早晨,广州的那场瓢泼大雨中,一名年轻女子疑因心律失常倒在广州街头,待救护车到达时已失去生命体征至少20分钟,入院后抢救无效去世。医生说,如果事发时有人扶她一把,并进行胸外按压,能为医生抢救争取时间。
“我做了十几年的急救医生,在急诊室里救回的心跳骤停患者很多,但街头的心跳骤停的患者,一个都没有救过来,即使有的一过性恢复了心跳,由于心脏和大脑缺血太久,过几天还是去世了。”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培训导师、广州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培训导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王西富告诉广州日报记者,他的一个急诊科同行则试过在医院外把心跳骤停的患者救回来,但并不是随救护车出车时救的,而是在打球时遇到的突发病例。
可见,对心跳骤停患者来说,救护车永远到得不够早,因为心跳骤停发生后的黄金抢救时间仅有4分钟,假如第一目击者不进行正确的院前急救而仅仅等待救护车,超过10分钟才得到的急救,生存机会渺茫。
王西富援引统计数据指出,在院前急救知识普及得好的美国西雅图,有46%的街头心跳骤停病例能被挽救回来,但我国北上广等大城市,街头心跳骤停病例,救回来的几率是2%以下。目前国内的情况是,一方面靠谱的急救科普知识普及率不高;另一方面,一些熟为人知,或者被某些媒体广为传播的“急救方法”,又是错误的。
电视剧中看见人昏迷不醒就搽风油、掐人中,新闻图片中把溺水者扛肩膀上倒水等,都在传递错误信息—在人昏迷、意识不清时不能吃、喝任何东西,否则会有误吸风险;如已发生心跳骤停,掐人中、搽风油、倒水等,都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的做法。
急救技能去哪学?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
王西富介绍,当一个成年人在街头倒地,假如患者是发生心跳骤停,“打急救电话、心肺复苏、AED除颤”构成了一条进入医院之前的“生存链”。
在此,王西富建议,家有老小的市民不妨主动参加有实操环节的急救技能培训。
据了解,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每月开办一期或二期急救培训班(每班80~100人),培训简单的现场急救、互救技能。同时,广州市红十字会也为市民提供免费的应急救护公益培训。欲参加的市民,可以拨打市红十字会电话(020)83598396了解详情。
街头有人倒地急救步骤
1.拨打120。
看见街头有人倒地,自己或者让他人立即拨打120,电话中说清楚年龄、性别、症状,找人到路口接车,同时保持电话畅通。
2.确认周围环境安全后,再靠近评估患者。
判断有无意识:拍打倒地者肩膀,大声喊话,如果患者有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是否有颈背腰腿部疼痛,尤其是活动时疼痛,应该谨慎搀扶。由专业人员搬运。如果倒地者没有反应,观察胸廓有无起伏,判断有无呼吸。
倒地者无反应、有正常呼吸:倒地者为昏迷状态,可能是脑中风,也可能是低血糖、醉酒、中毒等引起的晕厥。此时的致命风险是仰卧时舌根后坠堵塞气道、窒息死亡,因此应该让倒地者保持稳定侧卧位,不要喂水、喂食、喂药,以免发生误吸。密切观察呼吸情况,等待医护人员到达。
倒地者没有反应、没有呼吸:是最危险的心脏骤停,不要犹豫,需要即刻心肺复苏:让患者仰卧,在乳头连线中点给予胸外按压,成人按压深度在5厘米以上,按压速度100~120次/分钟,让胸廓充分回弹,减少按压中断时间。可与人工呼吸结合,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如此交替循环,一直到急救人员到达。对口人工呼吸有不卫生、怕传染病等顾忌者,也可持续单纯胸外按压。
小链接:什么是AED?
AED(自动体外除颤机)是一种用来抢救心跳骤停的傻瓜式医疗设备,可以由非医务人员自助使用。日本、欧美国家的公众场所多有配备,但国内仅有少数城市的机场等大型公众场所配有。
使用AED时,可按照机器上的图示给患者贴电极片,然后根据提示按下按钮开始分析患者心律,分析完毕后,AED会发出是否进行除颤的建议。建议除颤时,不要接触患者。除颤后,再开始对患者进行下一轮心肺复苏。(记者伍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