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科院承担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重大专项“贵州农业生物资源调查”课题验收会在京召开
近日,贵州省农科院承担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院士主持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重大专项“贵州农业生物资源调查”课题验收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研究所张相岐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桑涛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立会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巩志忠教授、中央民族大学龙春林教授和贵阳中医学院冉懋雄教授等组成项目专家组,对本项目设立的6个研究专题的完成情况分别进行了质询与评议。
省农科院品资所阮仁超研究员代表课题组汇报了承担专题的执行进展与完成情况。自2012年项目启动以来,本课题已完成各项计划任务目标。(1)完成了贵州42个县(市、区)农业生物资源基本情况以及当地侗族、彝族、布依族、仡佬族、水族等10个少数民族相关的主要栽培作物、药用植物等生物资源调查及数据信息整理,形成《贵州农业生物资源普查报告》;(2)协助项目主持单位组织选派来自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品资所、园艺所、果树所、油料所、茶叶所、黔东南州农科院和遵义市农科院等单位科技人员30余人,完成了21个县(市、区)农业生物资源的系统调查;(3)采集4500余份贵州特色农业生物资源样本及其基本信息,其中可供深入鉴定的“三特”种质资源样本1000余份;(4)完成了3000余份资源样本的初步鉴定、目录编制和种质信息数据库构建,已先后对1196份水稻、玉米、高粱、谷子、小麦、大麦、食用豆类等粮食作物和油菜、花生、芝麻、苏麻、向日葵等油料、经济作物种质资源繁殖种子后,送国家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保存。
项目专家组对“贵州农业生物资源调查”各专题的研究进展与完成情况,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项目历时五年获得的基础数据和特色优异种质,为妥善保护和开发利用贵州农业生物资源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并为启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同时,对采集的各类种质资源进一步做好数据整理分析和信息挖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希望从大量基础数据中挖掘课题亮点,找出科学规律,得出客观结论。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再次体现了国家对贵州拥有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的高度关注,且抢救性收集了一批珍贵农业生物资源。其间也通过跟国家级单位和有关专家的合作与交流,让贵州作物种质资源科技工作者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能力,培养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