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县人口较少民族率先小康创建工作成效明显
惠水县围绕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行政村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强化措施、做大引擎,从政策、项目、资金、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人口较少民族率先小康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找准创建着力点。 惠水县结合人口较少民族行政村的实际,按照行业和部门分工,对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产生活方式、贫困人口脱贫、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进行广泛深入调研,并主要开展农业、交通、水利、美丽乡村建设的扶持。同时,科学分析发展现状和发展指标,完成了7个人口较少民族村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村级规划,为小康创建、精准施策打下坚实基础。
强化创建好机制。 按照“国家扶持,省负总责,县抓落实,整村推进”的指导方针,县民宗局、发改局、财政局、扶贫局等部门协调配合,分类指导,对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实行资金优先安排、项目集中投入;建立“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资金项目库”,严格实行项目资金报账制,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运行;依托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县民族职校等院校,切实抓好建筑业、服务业等方面的实用技能培训,推动就业致富,切实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创建成效有彰显。 按照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行政村率先实现全面小康行动计划和基本实现“一减少、二达到、三提升”目标,该县先后在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实施项目97个、共4763.87万元,涉及道路交通、人畜饮水、学校建设、娱乐设施、民居改造等;大力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群众发展花卉、茶叶、花椒等经济作物种植和优良猪、肉(蛋)鸡等养殖,累计补助发展农家乐及种养殖户、村级合作组织及农业产品加工企业资金1000多万元;依托盛华职业学院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8期,扶持濛江街道司蒙村、涟江街道大新村10户毛南族群众发展农家乐;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7个行政村中,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最高达98.6%、最低达8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村达9000元、最低达7000元;人口较少民族适龄儿童入学率、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达100%,7个行政村连续5年没有发生一起民族团结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