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精准发力决战脱贫攻坚
近年来,惠水县以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切实把扶持对象搞精准、项目安排搞精准、资金使用搞精准、措施到位搞精准、脱贫成效搞精准,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自身活力,一条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脱贫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劳动力素质逐步提高、脱贫方向更加精准、脱贫模式更加优化的精准脱贫之路正在惠水县越走越宽。
摸穷底,精准脱贫思路
惠水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六问群众”工作法:一问群众扶贫对象认不认可、二问群众扶贫项目需不需要、三问群众扶贫资金到不到位、四问群众扶贫措施可不可行、五问群众扶贫驻村欢不欢迎、六问群众扶贫成效满不满意,并以此为载体,不断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
医务人员到养老院义诊。
完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摸清贫困人口底数,以村或组为单位,开展群众评议会议,坚决剔除“富戴穷帽”对象,做到应进尽进,应退尽退,确保对象精准。
广泛听取群众的意愿和呼声,按照“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要求,制定了符合地方实际的精准脱贫思路。按照“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注重“输血”与“造血”并重,制定出台了惠水县三年扶贫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县财政划拨1亿元专项资金,统筹打好产业生态扶贫、教育医疗扶贫、社会保障兜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脱贫攻坚战组合拳。
全县各单位工作组积极与帮扶村广大困难群众结成对子,与帮扶村干部群众谋划发展思路,引进项目资金,真正做到了帮最需要帮的人,扶最需要扶的点。
拔穷根,精准培强产业
惠水县以产业脱贫为抓手,提出了“一镇建一园”和“坝区上设施、山区调结构”的发展思路,以园区建设“1+3”发展模式为抓手,在全县建设和实施农业园区11个,其中有4个园区被列为省级园区,涟江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在2015年省级园区绩效考评中,获全省第7名的好成绩。
菊花茶产业。
今年,惠水围绕产业和就业脱贫一批,新增和建设10大扶贫产业园区,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着力农业“接二连三”示范县创建,为二产带动一产,一产支撑二产连接三产搭建桥梁。依托贵州永红、黔红、金晨、味莼园等省州龙头企业,建成辣椒、小黄姜、优质米等专供企业生产基地,推进全县精品蔬菜、特色水果、生态畜牧等产业实现订单化生产。龙头企业“味莼园”建设原材料基地,直接带动全县种植小黄姜2万余亩,可实现年产值1.6亿元以上;贵州永红公司规划草地生态畜牧万头养牛场、贵州金晨公司省级园区雅水优质米产业园区1万亩土地流转的规模扩展计划,直接受益群众达1300余户。以“牛头牌”系列牛肉制品、“黔红”牌肉丝香辣椒、金晨公司优质米系列和“涟江牌”黑糯米酒等为代表的名特优农产品,市场知名度不断上升,产品远销省内外市场,在省内外展销中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赞誉,进一步助推全县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为实现“黔货出山”奠定坚实基础。目前,永红食品“牛头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味莼园食品工业园“味莼园”牌等4家企业获贵州省名牌产品称号,神康食品“神康”等5家企业获贵州省著名商标称号。获无公害蔬菜生产认证4个,优质大米无公害生产认证1个,“黑糯米”等获地理标志认证2个。
惠水县山区发展马铃薯种植。
近年来,惠水坚持大数据、大健康、大教育“三业”互动,高标准规划打造了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为引领的融生态、生活、生产为一体的新型扶贫产业园——百鸟河数字小镇。目前,已成功引进印孚瑟斯、联想之星、HTC、梦动科技等34家企业落地,百鸟河大数据产业聚集区初具雏形,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孵化空间,培育创客300余人,大学生·海归众创园、北大培训中心等平台建设不断加快,园区承载力得到夯实。抢抓“互联网+”机遇,惠水大力实施电子商务“一区一心百站千店”战略,成功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建成农村电子商务运营(孵化)中心、电商扶贫产业园和中国农业云大数据·惠水云展示中心,带动发展农村淘宝服务站点66个、发展电商微商6000余户,带动农村贫困群众就业8000余人,被评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
精准施策,搬出贫困
4月5日,地处麻山的区的惠水县王佑镇火塘村旁良组的12户贫困农户,整体搬迁到了位于县城附近的惠水经济开发区易地扶贫搬迁综合体。搬迁户罗小华在新居沙发上告诉笔者:“政府领导让我们住上了崭新的楼房,而且还帮助联系工作、学校,政府把我们农民当成一家人来安排,心里感到很温暖。”
惠水县王佑镇长安乡伙塘村中一组村民罗小水高兴地打电话告诉朋友,他家即将要搬进县城。
2015年12月2日,贵州省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惠水县举行。省委书记陈敏尔出席仪式并宣布开工,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作重要讲话。会后,惠水县认真研究部署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创新“四个优先、四个包保、四个结合、四个配套”的“四乘四工作法”,确保易地扶贫搬迁首战告捷。
惠水按照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优先搬迁、群众积极性高优先搬迁、地质灾害隐患点优先搬迁、生态修复和耕地保护区优先搬迁等原则,制定好实施计划,出台鼓励群众搬迁、优先就业创业等政策,确保群众搬得出住得下。整合交通、住建、水务、文化教育、卫生、林业、农业产业、创业就业、电力通信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入易地移民搬迁工程。该县采取“迁企结合”的方式,围绕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有保障”主要工作目标,以促进搬迁群众充分就业为主攻方向,将易地扶贫迁项目与企业建设发展相结合的新模式,既能解决企业用工困难和用工的稳定性,又能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多方共赢,积极创建“政府省心、群众省钱、企业省事”的“三省”工程。
搬进新房喜不自禁。
惠水经济开发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区依托经济开发区企业发展,能够实现多渠道充分就业,通过企业、人社、职业学校等多渠道、多方式精准培训,安排或推荐移民群众进企业、公益性等岗位,引导移民群众多渠道就业、多途径创收、多门路致富。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传递
惠水启动实施农村贫困户“零就业家庭”扶助工程,落实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教育助学工程”,让每一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个劳动力掌握一门增收致富的技能。惠水职业中学通过校企合作,中职学生毕业就业率达100% ,该校2010级服装班吴祥花在江苏华艺集团服装厂顶岗实习期间,表现出色,顶岗实习结束后推荐到日本深造,月薪11000元;2011级电子班江玉涛,毕业后在贵阳东芝电梯有限公司上班,月薪3300元,现为驻仁怀市电梯安装技术骨干;2012级服装专业梁登敏,毕业后在浙江卡森实业集团(服装)有限公司上班,并当上生产线线长,月薪4500多元。
盛华学院产教合一农村电商实训。
贵州盛华职业学院通过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教会学生一个技能,帮助他们找到一份好工作,让学生本人脱贫,通过学生的脱贫帮助其家庭脱贫。本着“扶贫先扶智”的理念,让每个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良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目前学院共有在校生2813人,其中80%来自省内连片特困地区县(市、区、特区),95%来自农村,贫困学生人数所占比例达80%以上。同时,针对贫困家庭学生,学院采取“三免三补贴”和建立爱心帮扶基金等方式,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扶贫体系,非盈利公益性办学模式享誉全国。学院的大部分学生进入百度、HTC、万豪等世界500强企业实习,且能够获得较高的实习收入。近两年学院毕业学生800余人,就业率达到100%,10%毕业生进入百度公司工作,月均收入5000元以上;20%在万豪集团旗下酒店就业,月均收入3500元以上;10%在百鸟河数字小镇贵州梦动公司就地就近就业,月均收入3000元以上;50%在北京、上海、广州、贵阳等地就业,10%自由择业。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这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不仅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踏入理想的工作岗位,也极大改善了他们所在家庭的经济条件,实现了教育产业精准扶贫,带动农村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解难题,创新金融扶贫模式
为破解贫困农户缺少发展资金这一难题,惠水将财政脱贫资金与金融信贷资金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整合资源组建集团式投资开发公司,加快濛投、城投、扶贫开发、百鸟河数字小镇投资公司等国有融资平台公司的市场化改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职能作用,盘活存量,实现担保形式多元化。创新投融资方式,探索发行企业债券和产业投资基金,灵活运用PPP等项目融资方式,鼓励企业探索担保融资、股权融资、上市融资模式,目前,完成融资到位资金27亿余元。
展望“十三五”,惠水县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总纲,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实施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创新驱动、区域联动“四大战略”,深入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健康、大文化“四个战略行动”,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发展平台、生态文明、民生保障“四项建设工程”,着力建设实力、和谐、生态、活力、小康“五个惠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江)
搬出大山,农民变成工人。
惠水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通组道路硬化。
惠水中职服装班。
林下养殖。
群众领取林权证。
种下绿色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