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慈善先进个人聂宗福:扶危济困 惠及桑梓

10.02.2015  12:38

    1月10日,聂宗福接受笔者采访。畅谈从事慈善活动的同时,他还在不停地查找资料,对贵州省毕节杜鹃旅行社和毕节聚丰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工作进行安排调度。

    聂宗福出身于七星关区朱昌镇花厂村官寨组的普通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他做了4年多的教师,但终因不甘平凡而毅然选择了外出闯荡。从白手起家做小生意到创办毕节地区外事旅游车队,组建毕节市久安通达旅游客运有限公司,再到创办贵州省毕节杜鹃旅行社,注册毕节聚丰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凭着以诚信待人、奋力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聂宗福的生意越做越大。

    作为农民子弟的聂宗福,在成就了事业之后也并未忘记广大的劳苦群众,他热心公益、乐于助人,修路引水、捐资办学、扶危济困、惠及桑梓的事儿从没少做。在采访他的3个多小时里,笔者深深地为他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传递的正能量所感动。

     小有发展 惠及桑梓

    “我大概是1990年左右开始做慈善的,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觉得给人雪中送炭总比锦上添花要好一些,再说,扶危济困从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弘扬呢?”谈到做慈善活动的初衷,聂宗福说,“因为那时候做生意小有成就,有一点积蓄,可以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些对集体、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益的事情,将个人的价值体现出来。

    1990年,聂宗福出生的村子没有通组公路,进出的生活物资都靠人背马驮,村民日常生活极为不便。他回到家动员父母和兄弟姐妹,把承包地拿出一部分来给村民调土地修路。聂宗福说:“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出土地,我出钱购买修路所需物资,村民投工投劳,就把两公里的通组路修通了。这两公里通组路修通之后,相邻两个村的其他村组也要修通组路,修路的土地他们自己调,我同样出资购买修路所需物资,他们投工投劳。这样,两个村几千人的队伍就修建了20多公里的通组路。

    “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帮助社会上不幸的个人和困难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工作,这是慈善事业的宗旨。我们都秉持扶危济困、助学支教、助医助残、安老助孤的精神,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善事。修路、援建学校、解决人畜饮水问题等,我做过的公益慈善活动有好几十桩。”聂宗福说。

    除了为官寨组修通组路之外,聂宗福先后出资3万元,协调政府相关部门调土地并出资1万元修建花厂小学;出资1.8万元,解决官寨组和小寨组人畜饮水困难,让他们用上自来水,成为当时毕节县最先用上自来水的两个村寨。1998年,他回村协调70余亩土地,助推深圳市援建的花厂中学落地建成,有效缓解当地适龄人群上学困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