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案 成功破获

13.05.2015  20:48
  回应期待打小案 通过小案破大案

  (“3.25”案件新闻发布词)

  贵州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厅长赵翔

新闻界的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公安厅党委向莅临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新闻界的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注、支持公安工作的媒体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3.25”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案侦破情况向各位记者朋友们进行介绍,并通过你们向全社会进行通报。

  一、 案件基本情况

  2014年7月,根据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公安厅厅长孙立成同志的指示,省公安厅从厅机关围墙外张贴的一办理假证的野广告开展侦查入手,发现一个由湖南双峰籍人员组织的涉及多地,集产、供、销为一体的特大制贩假证件、假车牌犯罪团伙。省公安厅和贵阳市公安局组成联合专案组,创新运用体系化打击犯罪新机制,对该案开展侦查经营,循线追击,深挖幕后组织黑手,端窝点、打源头。于2015年2月3日在贵阳市成功打掉了以湖南双峰籍人员曾某为首的贩卖假证件、假车牌犯罪团伙,缴获价值20多万元的假证件、假证照。

  经过对此案进一步侦查和审讯,专案组顺藤摸瓜,又发现了另一犯罪团伙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的制造假证件、假车牌原始加工厂和贵阳市观山湖区的进行二次加工制假窝点。

  据侦查,湖南省双峰籍团伙人员组织架构共分四个层级。第一层级为制模供货商杨某仙夫妇(浙江省温州市苍县人),主要负责从温州向全国发放汽车假牌照模板、半成品。第二层级为贩假中间人的胡某胜夫妇,主要负责与贵州、湖南、新疆等十多个省(市)制假贩假商进行联络发货。第三层级为加工送假货商马某夫妇,主要负责贵州制假贩假团伙的指挥,接单、加工制作、发放汽车假牌假证,还由其母王某秀在贵阳市销售和发放制作好的汽车假(套)牌照。第四层级为联络销售人员,主要由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人员构成。自2013年起,杨某夫妇便通过物流为马某夫妇提供在浙江温州制造假牌照的模板、半成品。马某夫妇在贵阳市繁华路段大肆张贴、喷涂制假广告,按照他人要求再次加工制作贩卖假车牌。每天上午8时30分至9时30分或下午14时至16时许,在贵阳市云岩区黄金路、枣山路、毛线批发市场等地进行交易贩卖。涉及贵阳市以外各市、州及外省区的用户,他们则通过快递公司发出。

  5月7日,省公安厅统一发布收网命令,在浙江警方的积极配合下,专案组在浙江温州苍南县和我省贵阳、遵义、毕节、安顺、黔西南等地统一联合行动,一举打掉了以湖南双峰籍人员马某某为首的制贩假证件、假车牌犯罪团伙,共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24名,捣毁制假窝点3处,收缴制模机7台、全国各省水印制假模板16块、涉及全国多地的各类假车牌5.5万余副,各类假证件5.1万余本,案值金额2600余万元。

  二、侦破“3.25”案的特点

  “3·25”案件是从一个街面办证电话号码衍生出来的案件,是我省实施体系化打击的又一精品案例。该案的成功侦办,是孙立成同志高度重视,各警种、各部门缜密侦查、协同作战的结果。案件的成功侦破进一步告诉我们,在公安工作中要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对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小案件、小线索、小现场、小信息要高度重视、紧盯不放、追根溯源,坚决实施打击。成功侦破“3·25”案件,把犯罪团伙一网打尽、连根拔起,取得了源头治理的效果,主要表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从侦办制贩假证深化到打击制贩假车牌。省厅突出治安问题导向,以信息化为引领,基础建设为支撑,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强化机制创新,开展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3·25伪造国家公文证件案”是我省公安机关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精神,强化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的具体体现。

  二是体系化打击、警种联动。以马某某、曾某某夫妇为首的湖南双峰籍制犯罪团伙,集产、供、销为一体,具有家族式、地域性、职业性、集团性、跨区域的典型特点。为了有效破解“一点对多点,一地对多地”的难题,贵州省公安厅改变以往由一个派出所或一个分局对付地域性、职业性、集团性、跨区域团伙犯罪的被动局面,集中优势警力,开展合成作战,对团伙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掌握了该团伙涉及贵州省5个市、州和浙江温州的3个制假工厂及30多名主要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及时组织力量展开集中抓捕。

  三是创新取证方式。针对以往先抓人,后取证,导致证据不足,公安机关案件诉不出的尴尬局面。先后派出多个侦查小组对犯罪团伙的各个犯罪环节开展侦查,在实施抓捕前就固定了犯罪团伙组织结构、窝点情况、交易方式、资金流向等大量证据,为案件的诉讼提供了铁证。

  四是创新诉讼机制。为切实解决各地不愿打“小案”、对地域性、职业性、集团性、跨区域案件打不深打不透的问题,我们在本案侦破过程中充分树立加强积累打击,整体移诉的理念,由省公安厅明确侦查经营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多个协办单位为主办单位做好服务支撑,形成合力,最终真正实现了对犯罪团伙打深打透的典型案例。

  三、制贩假证、假牌违法犯罪屡打不绝的原因及危害

  制贩假证、假车牌等违法犯罪案件屡禁不止,屡打不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需求大,灰色市场活跃。使用假牌、套牌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扰乱交通秩序和管理规定,更为严重的是不法分子利用假牌,假证做非法勾当,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甚至利用假牌假证为掩护,实施敲诈勒索、绑架杀人、贩卖毒品等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了社会稳定。二是非法利润高,违法犯罪成本低。据侦查发现,制作一块假车牌的成本在50元左右,而非法出售一块车牌低则几百元,高则上千元;制作一个假证成本10元,出售时50至200元不等,犯罪嫌疑人从中获取暴利。与此同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针对此类犯罪的打击比较薄弱,受到打击的多半是这一犯罪链条的中、低层成员,其涉案小,打击处理较轻,幕后主要犯罪成员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地下加工厂没有被摧毁,没有从根本上铲草除根。三是违法犯罪形成链条,打击难度大。违法犯罪人员往往以家族、血缘、同乡等为纽带,组成犯罪集团,运用隐蔽手段,将犯罪活动划分为多个环节,把整个犯罪链条进行专业化分工,高度分散风险,跨区域作案,犯罪风险小,发现和打击难度大。制作假牌、发货、客户联系形成不同分工,交易活动隐秘,单线联系,成员之间互不见面,时常更换联系电话和联系地址,并且具有很强的反侦察意识,公安机关抓获的人员往往只是其中某个环节的人员,调查取证难,打击处理更难。四是管控缺失,放任自流。少数职能部门工作责任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这类违法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对车站等闹市和夜间时段管控措施不力,对张贴的电话号码等信息未进行查处和打击,熟视无睹,缺乏长效治理机制。

  不法分子制作的假牌、套牌流入社会以后,一方面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增加了治安防控的难度;另一方面不法分子利用假车牌招摇撞骗,混淆视听,除了逃避交通处罚之外,还利用假车牌实施各种犯罪,逃避公安机关打击,增加了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难度,严重地损害了国家法律的尊严,危害了社会公平正义,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总结此案侦破中的成功经验,坚持以民意为导向,始终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打击整治重点,坚持体系化打击犯罪基本思路不动摇,加强对各类小案件、小线索、小现场、小信息的深度经营、积累打击和源头整治,坚持打源头、端窝点、斩渠道,深挖幕后组织者、策划者、实施者,确保除恶务尽、斩草除根。

  我们严正警告那些还在制假贩假的犯罪分子立即悬崖勒马,停止制假贩假的违法犯罪活动,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我们规劝那些已经购买、使用假证、假牌的人员,立即停止使用假证、假牌,并将假证、假牌上交到当地公安机关。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