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两年内打造亮丽城北 北湖将变身都市绿岛
六大重点片区升级改造两年内打造亮丽城北
■天府早报记者康祎庭摄影赵霞
2012年,成都市“北改”工程正式启动,经过三年时间,城北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市政基础得到明显增强、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城市形态得到有效提升,对照“北改”五年的总任务,“三年见成效”的目标基本实现。
昨日,天府早报记者从成都市北改办了解到,下一步,成都将重点从提升城市建设品质、优化城市结构、增强城市承载能力上下功夫,加快建成一批重点项目,打造一批生态公园,挖掘一批历史文化项目,改造一批精品院落,形成一批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精品商圈,力争在两年内,打造一个亮丽城北。
■“北改”成绩单
已完成近7成投资
通过三年的“北改”,截至2015年6月,“北改”区域已累计完成投资约2100亿元。整理完成国有土地9225亩。已完成拆迁建筑面积约576万平方米。已上市土地7056亩,房屋开工面积约201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100万平方米。
按照北改规划,四轴九片、一核八心的“北改”片区共涉及基础设施、旧城改造、产业项目、公建配套四大类1100余个项目,总投资约3300亿元,目前,已启动项目920个,完成投资2303亿元,完成计划的69.8%,城北城市功能和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
城北新区
以打造北中轴线为纲
成都市北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北改政策的支持力度。“当前北改工程正处于“啃骨头”的关键时期,保持政策的持续性对于克服当前的困难意义重大。”目前北改办已会同相关部门研究提出了延续北改优惠政策的意见,待市政府同意后执行,将进一步促进北改工程的实施。
记者了解到,在旧城改造方面,以火车北站片区为重点,成都市北改办将加大旧改力度,抓好中铁二局、木综厂等大单位自主改造工程,综合运用涉铁政策、棚户区改造政策、城中村改造政策,做好老旧院落整治和街道立面整治,加快北城旧城改造进程,推动“安居城北”建设。
“同时,我们将大力推进城北新区建设。”该负责人表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大手笔建设,创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建筑景观。以打造北中轴线为纲,抓好火车北站、天回、熊猫北湖、金牛坝、沙河源、八里庄等六大重点片区建设,构建城市核心功能区,完善城市结构。
关键词:
公建配套
建设中小学123处
在“北改”过程中,成都公建配套也一直备受重视。
按照公建配套和城市建设同步实施的理念,着力建好260个学校、医院、幼儿园、公厕、菜市场、停车场等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建配套设施,也是北改工作今年的重点。
目前,已实施公建配套项目170个,占规划总数的65%,其中中学29处、小学94处,新建2座220kV变电站、8座110kV变电站,完成国际商贸城客运站建设,城北的配套服务功能逐渐完善。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利用“三山”自然景观
通过三年的“北改”,北改区域环城生态区、城市绿地、生态廊道等建设取得较大成效,已实施生态建设项目22个。市北改办当前正全力推进北湖水库、香城湿地2期、三山绿道、三山森林等建设,不断完善提升区域“山水林田园”生态系统。
对于生态环境建设的下一步工作,成都市北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北城人文底蕴、历史资源,将加快以凤凰山、天回山、虎头山(以下简称“三山”)为重点的北部“198”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充分利用该区域特有的山地、河流、湖泊、田园等自然景观和植物园、熊猫基地等主题公园,以健康绿道体系建设为抓手,以北湖水库建设为重点,连片打造山体、湿地、湖泊等城市生态空间,形成城市最大的都市绿岛。
关键词:
文化名片
天回镇定位文化旅游片区
此外,在文态建设方面。市北改办将充分挖掘天回镇历史文化内涵,将天回场镇打造成集传统历史文化、民俗商贸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片区,形成具有川西特色的文化地标。运用昭觉寺丰厚禅文化、茶文化底蕴,结合驷马桥、三洞古桥的历史典故,提升打造驷马桥片区的文化元素。
运用大熊猫稀缺资源优势,打造国际大熊猫文化品牌。继续扩大成都欢乐谷、东区音乐公园等项目现代文化娱乐效应,努力为居民、消费者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