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驻村干部,蛮拼的
2014年,全省选派5.5万人、组建1.1万余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实现了贫困村全覆盖。这一年——
我们的驻村干部,蛮拼的
“我们的小康之路才开始启程,我们离不了魏哥。”1月26日,天柱县远口村138户村民代表签字摁手印给团省委写信,联名挽留团省委驻村干部魏丕业。从2013年开始,魏丕业在远口村一驻就是两年。今年,面对乡亲们的挽留,他又主动要求留下来再干一年。
用脚步丈量民意、用心灵倾听民声,把汗水洒在田间地头,与群众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在脚踩泥土中接地气转作风,增进服务群众的感情和本领,这是我们驻村干部的真实写照。老百姓说,懂乡音、解乡情、亲乡邻的干部越来越多了。
“百姓龙门阵”、“党群直议制”、“院坝会”……“党的声音进万家”等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强农惠农和扶贫开发等政策,群众喜闻乐见、拍手叫好。
这一年,面对固本强基重担,驻村干部宣讲政策、传授方法、推动整顿,争当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员”。面对面帮、手把手教,驻村工作队把“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作为帮扶重任,使1315个软弱涣散村班子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升。
在余庆县小腮镇迎春村,200万元的“小康示范寨”、100万元的发展路、190万元的产业扶持,每当细数省科协开出的“帮扶清单”,村民们如数家珍。“一看房,二看粮,三看有没有读书郎,四看劳动力强不强。”威宁自治县驻村工作三队探索的“四看看真贫”工作法,建立“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闯出了一条喀斯特地区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这一年,围绕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驻村干部俯下身子、甩开膀子,争当推进同步小康的“生力军”。特别是统筹整合帮扶资金和项目,畅通帮扶资源向基层倾斜的渠道,严把资源向基层倾斜的关口,促进人财物向基层倾斜,使驻村工作更加精准、精细。
普定县驻村工作队组织协调律师协会,与村里结成帮扶对子,定期开展义务法律宣传咨询。每逢赶集天,一些队员还在乡场上摆起了“地摊”,发放宣传资料,接受群众咨询,现场解释法律法规政策。
这一年,面对乡邻矛盾纠纷,驻村干部上门普法、解难释疑、积极疏导,争当促进和谐稳定的“调解员”。走村串户,排查矛盾纠纷,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成为队员们工作常态。
“是张阿姨,让我们姐弟俩感受到久违的母爱。”因为母亲因病去世,家庭贫困,家在遵义县骊龙居委会的李婷婷与父亲、弟弟一家3人挤在一间不足12平方米的窝棚里。驻村干部张小飞经常为他们家带去衣物和生活、学习用品,并对小婷婷进行“心里辅导”,资助她生活费。如今,李婷婷已经就读省经济学校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
这一年,面对生活困难群众,驻村干部访贫问苦、捐款捐物、纾难解困,争当密切干群关系的“贴心人”。一袋米、一桶油,看似虽小、虽少,却是雪中送炭。驻村干部把群众当亲人,走进群众、融入群众,成为村民信得过、处得来的“好兄弟”、“好帮手”。
“到困难多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成为贵州省淬炼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平台。很多队员看到农村贫困的真实状况,自己以往却漠视群众疾苦,群众找上门来时总想往外推、和稀泥,深感伤害了群众感情、辜负了群众信任,官老爷作风非除不可。“从思想上铲除病根,才能真正把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找回来、坚持下去。”在民情日记中,一名驻村队员写下的这句话掷地有声。
危难时刻显身手,紧要关头看担当。在去年七八月份,赤水市、习水县、思南县等地遭遇强降雨袭击,驻村干部和当地干部冒着大雨挨家挨户疏散群众,始终坚守在抗洪抢险、排涝救灾、灾后重建第一线,为最大限度减少群众损失而奋战。村民们说,“排涝清淤、抢救受淹烤烟,驻村干部样样都干,有他们在身边,心里踏实多了!”
这一年,一批表现优秀、群众满意的驻村干部也在基层一线磨砺锻炼中成长起来,得到提拔重用。越来越多的优秀年轻干部在同步小康驻村的“集结令”下,将奔向农村大地,建功立业。(贵组轩 涂林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