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着力打造凯里民族民间工艺品交易基地

04.05.2015  19:17

    新华网贵州频道5月4日电  凯里民族民间工艺品交易基地自2013年5月建立以来,先后荣获了贵州省“5个100工程”“100个重点旅游景区”“10大文化产业园区”“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交易基地”“省级文化旅游聚集示范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等称号。2014年,共接待游客90.33万人次,同比增长21.15%,旅游综合收入3.61亿元,同比增长23.21%,带动园区新增就业人员1200余人。

    多规融合,完善文化产业基地发展规划。按照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的的标准,充分整合现有文化产业基地的功能划分,注重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有机衔接融合,充分利用苗山侗水城市综合体、凯里民族文化园、小高山森林公园等资源为平台,科学规划,进一步优化布局和结构,捆绑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旅游景区。

    优化管理,完善文化产业基地管理模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将董事长(法人)与总经理进行分设,企业人员完全实行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高层管理人员实行目标年薪制,其他人员实行绩效工资制等灵活的管理体制,实现放权和减少行政干预;同时,成立园区管理办公室,实现管办与公司合署办公,建立“景区+基地+城市综合体”的运营管理模式,并引进物业外包,确保景区经营管理有序。

    开辟投融资渠道,实现财政投入效应最大化。建立支持基地企业发展的融资机制,为企业协调搭建融资平台,积极推动园区商户与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吸引广大商户根据自身经营需求加大对园区建设的投入,完善园区的配套服务设施和交易平台。2013年5月开始入园招商以来,目前园区共招商入驻260户,引进协议资金3.2亿元,园区入住率达9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