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花园式”垃圾中转站

25.12.2014  18:30

    在绿树成荫的“花园式”中转站里,白色的收运车正将生活垃圾倒入中转设备中,工作人员只需要轻轻按下开关,就可实现自动化处理。这是遵义市投入上亿元倾力打造的“花园式”垃圾中转站,随着新站的陆续投入使用,旧站即将全部迁出城区。

    “我们不仅可以压缩自动化处理细碎的小垃圾,就连废旧沙发、电器等大垃圾也可以通过破碎机进行分割破碎处理。

    日前在刚刚投入试运行遵义大道垃圾中转站内,该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运行先进的设备设施外,我们也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中转站的绿化、美化,倾力打造日处理能力上百万吨垃圾的“花园式”厂房。

    与此同时,位于长沙东路的河溪坝垃圾中转站也投入试运行。该站占地面积约1.94万平方米,总投资近3000万元,是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垃圾中转站。目前,已安装两台垃圾中转设备,并将陆续投入试运行,下步也将投入资金倾力打造好中转站的场内环境。

    据了解,新建的垃圾中转站都采用的都是国外先进技术,作业可实现全自动化,独有的双换位门技术消除了机箱分离时垃圾抛洒和污水滴漏现象,设施非常环保卫生,无垃圾四处飞扬现象,运输效率高,总体环保且节能。

    “2013年,遵义市投入1000万元采购高压清洗车4辆、人行道冲洗车6辆,路面快速修复车2辆,8T双用洗扫车2辆,RDF转运车一辆,下水道综合养护车1辆,不锈钢垃圾屋400余个。2014年继续投入800多万元采购环卫机具。通过

    近几年对环卫设施和机具的持续改善,提升了中心城区垃圾清扫、保洁和收运、中转的能力。”据市城管局局长吴学章介绍,今年又投资1.01亿元,新建4座垃圾中转站(遵义大道、泥桥、董公寺、河溪坝)。目前,泥桥和董公寺垃圾中转站已正式投运,遵义大道、河溪坝垃圾中转站投入试运行。下步,随着新站的全面建成投入使用,中心城区的垃圾中转站将全部迁出。

    目前,汇川区内的3个垃圾中转站已全部关闭。红花岗区已关闭白杨洞垃圾中转站,下一步还将关闭机电街、海丰井、万福桥等地垃圾中转站,为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验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