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二维码上门回收废品

01.05.2015  18:36

上周,小区门口竖起一个招牌——“扫二维码上门回收环保旧物”,不少人围观,也有人掏出手机扫码。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我注册这个手机回收废品的APP——“再生活”,预订了周二18时至20时上门服务。

周一晚上,APP提醒,明天将上门为您回收废品。我这才将家里的旧报纸、塑料瓶、旧衣服拾掇了一番。按照APP上的说明,目前回收物品的范围包括书本纸张类、塑料瓶子、旧衣服,玻璃制品和废旧电池暂不在回收之列。说实话,见到废品回收员的一刹那我愣住了,是个穿着工作服、干净利落的小伙子,要不是手里拿着一个大号编织袋,我还以为是住在楼里的邻居。

小伙子麻利地拿出一个电子秤为我分类称量,所有回收物价格在APP里面都明码标价,一目了然。小伙子告诉我,回收的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这里面旧衣服是免费回收不定价的,因为超过七成新的旧衣服都会送到救灾捐赠中心去,由主管单位统一调配给有需要的人。

这次卖废品没有直接兑换成现金,而是把金额打进我的APP电子账户中,可以进行生活日用品等的兑换。在账户里回收记录用了另一种说法,让人感觉不一样:您本次减少碳排量7.16千克。第一次这么直观地感受到,垃圾分类后卖废品也是为环保减排作了贡献。“你们这个工作忙吗?”“用户挺多的。”小伙子告诉我,仅我家周边几个小区,就有3000多个用户。

收废品也用上了互联网,很多人和我一样感到新鲜。带着好奇,我采访了“再生活”的创始人夏凡。这位从金融行业转型创业的夏凡告诉我,做APP标准化废品回收服务,最初是由于自己家的需要:想处理废品找不到附近收废品的人;家里老人找流动回收者上门,儿女担心安全问题。另外,周边也有很多朋友想参与环保,但目前传统卖废品的方式确实很不方便。标准化的分类回收正好解决这两个问题,人们把厨余垃圾和可再生资源垃圾分开,首先做到了减排,也是普通人参与环保力所能及的一步。

看起来,人们对这个新服务方式挺认可。”夏凡说,从去年9月开始运行到现在,南二环至南四环之间已经开了7个回收区域,现在用户数量达到几万人,注册超过3个月的用户占7成以上。其中,使用这个服务最多的一个用户共要求上门28次。很多子女为家里老人注册了这个APP,觉得放心。还有用户建议在兑换商品中增加文具类,说是为了给家里上学的孩子做一个榜样:废品回收可以换学习用品。

夏凡还说了几个环保回收中许多人不知道的事情。比如,我国每年会进口大量废纸再生加工。比如,废旧牛仔裤其实可以制作防水涂料,而衣服的棉花可以做外部建筑的保温层。另外还有电池,很多人不知道从几年前开始,大部分电池都做了低汞和无汞处理,是可以被填埋处理的。

回收物品的种类也反映出人们生活的变化。现在家里被回收最多的物品是快递纸箱,这是“懒人经济”时代的衍生品。废手机和废电脑被回收的需要也很强烈,这也是伴随着电子产品飞速更新换代产生的。

这个服务的上门回收人员有个统一的名字叫“再生侠”。这是他们给自己起的名字。如果说收废品在过去并不是一个体面的职业,但在规范化标准化之后,这个行业就像快递员等职业一样,都是新型服务业。这些“85后”、“90后”的“再生侠”们改变了人们对这个行业的认识,也用双手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GO提示

1使用这个服务前,用户最好提前将物品分类。

2定制服务可以设置时间和周期。

3在这个APP上每个用户有一个账户,所有废品回收后的钱款是直接打到账户上,不能提现,但可以用于日常生活用品换购,这些物品也会由工作人员送货上门。 傅洋J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