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前线 党旗飘扬
扶贫前线 党旗飘扬
——威宁自治县狠抓党建工作促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没有陈支书的带领,我就脱不了贫。”威宁自治县哲觉镇公平村冲子头组贫困户邓议有些激动地说。
2012年以来,邓议在村支书陈江的指导下种植折耳根,年年丰收,2015年,纯收入超20万元。
邓议推掉了土坯房,建起了500余平方米的小洋楼。
邓议还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预备党员。“入了党,像村支书一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邓议在申请书中写道。
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近年来,威宁自治县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基层党组织对接扶贫、引导扶贫,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探索出了一条党建扶贫新路子。
牢牢夯实基层党组织
打造脱贫攻坚铁拳头
在农村,群众发展产业最担心的是技术和市场。
威宁自治县把党支部建在了产业链上,建到产业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基层党组织扶贫体系构架。
威宁,找到了精准扶贫的准星。
哲觉镇成立了产业党总支和产业合作联社党总支。产业党总支主要负责全镇产业规划、产业布局;产业合作联社党总支负责对接市场,打开销路,向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向产业党支部提供市场信息,供镇里产业发展决策。
四年来,正是有了两个党总支的调控和带动,有了产业合作社党组织的引领,哲觉镇的中药材产业从10000亩发展到了现在的20000余亩,产值超过1.5亿元。
陕桥街道办事处陕桥村的道路两旁,西瓜、草莓和蔬菜大棚林立,青瓦白墙的黔西北民居错落有致。
过去的陕桥村无产业,矛盾突出,群众老是上访。
改变这一切的,是2010年,威宁自治县创造性地建立联合党支部,以强村带弱村,共走致富路。临近的鸭子塘村产业成熟,于是,鸭子塘村和陕桥村建立了联合党支部,让鸭子塘村带领陕桥村发展产业。
如今,由于行政区划调整,两村分属不同街道办事处,两个街道党工委正在思考建立跨区域联合党支部,让鸭子塘村继续带领陕桥村发展。
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群众向党组织靠拢。仅仅去年,威宁自治县就有3000多名农民青年递交入党申请,争相成为“双带”能手。
紧紧抓住致富领头雁
下活农村发展一盘棋
群雁高飞头雁领。在威宁,“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党员致富能手个个都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头雁。
组织部派往石门乡高潮村担任“第一书记”的陈晨20岁出头,是个娇小漂亮的小姑娘,起初村民颇感失望:“一个城里娃娃,长得这么漂亮,能做哪样?”
如今,村民们却自发为高潮村的速变鼓掌:一年的时间,烂泥路变成了水泥路,村子里安装起了太阳能路灯,甘甜的山泉水哗哗流进水缸。村子里建起了冷库,建起了中药材种植基地,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在威宁,像陈晨这样战斗在脱贫攻坚前沿的“第一书记”有321人。
党政干部到难村、经济干部到穷村、政法干部到乱村、专业干部到产业村、离退休干部回原村。威宁自治县针对各村实际,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对症下药除掉顽疾,让农村发展风生水起。
村党支部书记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工作的成败。威宁自治县把“双带”能力强、办事公道、群众拥护的优秀党员选拔担任村支部书记,让村支部书记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火车头”。
黑石头镇开厂村支书曾小贤便是这样的“火车头”。
2003年曾小贤担任村支书后,利用在农业局下属的苹果园打工摸索出来的栽培管理技术,带领村民种起了2000多亩苹果园。为了带领群众致富,曾小贤拒绝了贵阳一家果树培植企业月薪8000元的邀请,带领开厂村6名党员免费对全镇13000多亩低产苹果园进行改造。
“党员应该是引领群众创业致富的‘排头兵’。”炉山镇溪街村83岁的老党员邓新吾认为。
2012年,参加过抗美援朝,退休后赋闲在家的邓老偷偷拿走老伴开加油站赚来的钱,在溪街村成立艳红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100余户村民种植了300多亩艳红桃。
如今,满山桃花开得正艳。桃熟时,亩产值可达5000余元。
2013年,邓老的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去年,37岁的社员陈得朝表现优秀,入了党。今年,有8名社员递交了入党申请。
邓老说:“我老了,要把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担子交给年轻党员。”
该县一直大力支持党员创业带富。去年,全县落实党员创业带富项目662个,带动群众44684人。
打出产业发展组合拳
拔掉大山深处穷根子
基层党组织引领,致富领头雁带头,威宁自治县打出了一整套产业发展组合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行走威宁乡间,产业发展异彩纷呈,目不暇接:哲觉镇折耳根种植达到12000多亩;黑石头镇冰心苹果发展到了16000多亩;雪山镇的马铃薯种植达到16万亩;幺站镇的蔬菜、炉山镇的茶叶、石门乡的中药材……还有发展迅猛的旅游产业。
一组威宁自治县的特色产业发展数据显示:2015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165.2万亩,总产量272.5万吨,总产值30亿元;蔬菜突破80万亩,总产值33.6亿元,总纯收入17.6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21.6万亩,总产值10亿元;新增苹果种植面积1.75万亩,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12万亩,挂果面积8万亩,总产值2.4亿元;茶叶累计种植达6.8万亩,其中采摘面积达3.2万亩,茶叶年产量300吨,总产值0.42亿元……
数据的背后,是群众不断加快的脱贫致富的步伐。
“高山冷箐,洋芋当顿。”洋芋是过去威宁贫穷的形象代言,如今,土蛋蛋变成了群众致富的金字招牌。麻乍镇嘎利村村民李长明一直以种植洋芋为生,产量不少,可卖不到钱,脱不了贫。草海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落户嘎利村后,李长明种出的洋芋卖给专业合作社,还可以在专业合作社打工,每年有8万余元的收入。
2015年,在党建工作引领下,威宁自治县8.5万贫困人口像李长明一样成功脱贫。
就是抓好了农村发展各项工作,就是抓住了农村脱贫攻坚牛鼻子。威宁自治县决策层表示,要继续加大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脱贫攻坚工作力度,力争现有的19.1万贫困人口到2018年全部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