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产业掀开扶贫开发新篇章 —— 赫章县“文朝荣核桃产业技术服务队”工作记述
近年来,赫章依托独特而丰富的生物资源,培育壮大特色农业,紧紧围绕到2015年核桃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和打造“千年夜郎栈道,百里核桃长廊”的目标任务,全力以赴壮大核桃产业,着力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努力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为深入践行文朝荣精神,赫章县以核桃局7名核桃技术骨干为主要技术力量,各乡镇一名核桃技术人员为队员,组建了“文朝荣核桃产业技术服务队”,负责全县核桃实用技术培训和指导核桃嫁接工作。同时,在财神镇和朱明乡,各村都整合技术力量组建了核桃产业技术服务工作队,使该县采穗圃建设和品种改良得到了保障,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今年,全县种植核桃122万亩,以县为单位规模居全国之首,挂果20万亩,坚果年产量2.5万吨,年产值近9亿元。年收入万元以上的核桃种植户5000余户,每年为全县农民人均创收1000元以上。
强化宣传提高群众意识
为了转变群众传统种植的观念,“文朝荣核桃产业技术服务队”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农业产业结构的政策,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利用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文朝荣核桃产业技术服务队宣传标语、深入现场指导、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广泛宣传核桃种植有关政策,分析全县发展核桃种植的资源优势、市场前景等,为群众算好经济账,引导群众打消顾虑、广泛参与。
跟踪服务推广嫁接技术
为加大核桃种植、嫁接技术的普及,“文朝荣核桃产业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到头,深入农户家里,面对面向农民讲解核桃种植和核桃科学嫁接技术。一是及时从采穗圃将核桃穗条采集蜡封,放在冷库待用。核桃品种改良和采穗圃建设同时启动,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全县共完成核桃采穗圃建设1000亩,其中在财神镇中田村郎家地200亩,朱明乡朱歪村拱桥煤厂背后300亩,可乐乡丰收村大皮坡200亩,水塘核桃科技文化综合展示区(国家核桃良种基地)300亩。选用本地遴选出的“黔核系列”优良品种,建设优质核桃采穗圃。品种改良核桃1500亩,其中:城关镇后河村园坪子150亩,财神镇小海村核桃糖厂周围300亩,朱明乡朱歪村吴家院子和茶山对面750亩,可乐乡徐家丫口200亩,辅处乡王家门口至滚水坝100亩。二是启动了核桃实用技术培训。为了让核桃嫁接成活率达到85%以上,以室内集中理论培训和室外现场操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县共培训了600余人,培训的内容包括核桃绿枝嫁接(方块芽接)、追肥、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通过培训,能熟练掌握绿枝嫁接技术的学员达到90%以上。三是充实、壮大文朝荣核桃技术服务队力量。结合核桃种植面积日益扩大,所需技术人员多的实际,核桃局又从参加核桃绿枝嫁接的学员中,把动作熟练、事业心强的学员,选入文朝荣核桃嫁接先锋服务队,充实、壮大了文朝荣核桃技术服务队力量。
联片建点促进责任落实
“文朝荣核桃产业技术服务队”严格按照“一带、两线、一园、全覆盖”的要求抓好产业规划布局。以项目村为单位落实核桃基地种植(套种)责任主体;实行乡镇“一联两包”(乡镇领导联系村、乡村干部包组包户)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管理考核办法和项目管理台帐,实现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各乡镇技术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配合,齐抓共管,形成了县领导牵头抓、部门包保指导抓、乡镇组织具体抓、技术员蹲点抓的良好工作格局,为核桃基地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建立了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制度,定期下发通报,及时掌握进度、及时分析指导、及时查缺补漏,形成了有效的检查指导和监督管理机制。
引进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为扩大核桃产业发展,“文朝荣核桃产业技术服务队”切实加强与县外企业的协调对接,引进和培育了贵州冉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贵州黔隆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贵州乐百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赫章县核桃产业发展开发有限公司等优强企业,进驻赫章发展优质核桃采穗圃基地和育苗基地。贵州赫之林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核桃乳年加工能力10万吨,已开发了5种包装产品,开拓了云南、四川、广西、山东、北京、上海等省外市场,在全省88个市县初步建立了营销网络,正在建设年产10万吨的核桃调和油生产线。贵州金果缘核桃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年加工铁(夹)核桃果500吨,年生产工艺品20万件以上,初建了贵阳、北京、上海、西安、广州等国内销售网点,核桃工艺产品已销售到香港、台湾、英国、美国等地;正在建设年产500吨精炼纯核桃油生产线。全县已投产的核桃乳、核桃糖、核桃工艺品等系列精深加工产品,年产值达2亿元。
“文朝荣核桃产业技术服务队”自组建以来,为全县核桃产业发展不懈奋斗,得到了社会的赞誉和认可,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