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启后 构筑梦想

17.04.2015  11:07

早春三月,乍暖还寒,我院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ISEC项目第一次研讨会会议在九思楼四楼会议室举行。会议由教务处处长王蜀黔主持,副校长谷丽应、教务处副处长戴亮、张韬以及各项目教学院领导、ISEC项目办公室成员和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王蜀黔处长首先对上学期ISEC项目国际班同学们的学习情况作了总结,对本学期ISEC项目的教学管理和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等工作进行安排。在项目教学院教学管理方面,ISEC项目管理办公室提出六个方面要求:

第一,根据国际班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和学生提出的建议,每周一至周四晚上七点半到九点,开设晚自习,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英语和专业知识,利用晚自习时间来完成课后作业;

第二,为丰富国际班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们的集体意识,建议各项目教学院开展兴趣活动小组;

第三,为了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各项目教学院要重视教室文化和寝室文化的建设工作;

第四,项目教学院要实行“开放课堂”模式,各项目教师应随时开放课堂,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及时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根据《ISEC教学质量标准》要求,项目教师每学期至少参加校际、校内培训和有关校内讲座,自学专业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和教学反思记录,发表有关国际课程教学或研究的论文,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

第六,ISEC项目管理组也将每月组织教师听一次校内公开课。

研讨会上,ISEC项目办公室老师对内审工作进行了安排。随后教师代表们积极发言,自由交流。

城建学院的伍廷亮老师总结出教学三点心得,一是通过激起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思考;二是要让学生动手,实践永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是对ISEC的学生评价不应该以考试为主,而要以课堂表现和平时成绩为参照。

数信学院顾大刚院长提出教学不能照本宣科,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以讨论的方式上课,让学生发现难题并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他还提议为学生建立一个学习专辑,记录学生的成长,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提升信心。

明辨性思维课的盛作国老师充满感情地说,上了一个学期的课可以看到同学们一步一步地进步,为同学们高兴。自己明显感觉到学生们在进步,自己也在进步,师生共同成长。

电通学院陈雨青院长、城建学院于泉副院长、体育学院王恒、大外部章雪苓等教师代表和各参会的项目人员分别就第一学期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教学心得等体会、感悟各抒己见,轻松畅谈。

谷丽应副校长在会议结束前作总结讲话,她称赞ISEC项目的老师们敢于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上突出ISEC项目特点而进行创新和尝试,积极改变教学观念,更为周到地为学生考虑。为更好的办好ISEC项目,谷校长提出几点要求:

第一,规范办学,严格要求。ISEC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项目,是学校与国家留学基金委达成的首个重要共识,办好ISEC国际班意味着履行好了“契约精神”。

第二,边教边学,共同进步。每个老师都应该思考在教学上如何去做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要积极去探索更先进和更高效的教学方法,把好的教学思路落到实处并去实践和改革,这样的教学探索将会成为教师宝贵的财富和经验,老师和学生要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第三,做好服务,改善工作。谷校长强调,ISEC项目教学院和负责人要及时做好服务工作,多为项目教师争取学习机会,把ISEC项目经费用足用好,为国际班的学生们创造一个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