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抄表工自费修桥花光积蓄 爱心人士助力续建

31.03.2016  18:25

未完工的“同心桥”(3月30日摄)。新华网 卢志佳 摄

    电网抄表工韦成刚站在未完工的“同心桥”上(3月30日摄)。新华网 卢志佳 摄

  新华网贵阳3月31日电(卢志佳)3月30日,收到爱心人士捐赠的11余万元后,韦成刚为同心村村民们修了一半的“同心桥”终于又可以开工了。

  43岁的韦成刚是南方电网贵州安顺紫云供电局松山供电所的配电线路维护员,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基层抄表员。韦成刚出生在松山镇同心村一个普通的苗族家庭,因为父母身患残疾,家里4亩地基本处于撂荒状态,忍饥挨饿成了韦成刚抹不去的童年记忆。“靠当地政府的救济和东家一碗粥、西家一碗饭,我和弟弟才能成长起来。”韦成刚说。

    同心村是贵州省最典型、最贫困的深山区、石山区、高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村里缺一座桥,打边河虽小,但是雨季的水位也得齐腰深。打边组的老少,特别是娃娃上学很不方便,汛期一到更是危险,娃娃上学读书都要大人护送。

    “小时候上学我就要趟水过河,水大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手拉着手才敢过。”韦成刚说,想到村民现在还在涉险过河,他决心为村民们修一座桥。考虑到村委会没有经费,老乡们的日子也还很困难,条件相对较好的韦成刚决定靠自己的力量建桥。这个想法得到了年迈母亲的大力支持,弟弟、弟妹也都慷慨解囊。

    开始建桥是在2014年,当时韦成刚已是松山供电所营业班的业务骨干,他的工作并不轻松,要负责松山镇8个行政村低压线路、配电变压器运行维护以及1324家农户的抄表收费和用电故障处理工作。

    修桥一般在周末进行,韦成刚雇佣了9个村民帮工,每个村民每天的工钱是92块钱。在花去了6.8万元之后,“连心桥”只建好了桥墩,韦成刚手头却没有余钱了,家中两个女儿都在上高中,马上就要高考。无奈之下,韦成刚不得不暂停桥面的修建工作。

    “这个桥虽然只是半成品,但是铺上木板也能走人,比原来趟水过河好多了。”64岁的村民王叠春告诉记者。韦成刚从辍学后到当上村副支书,再到现在成为抄表员,到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他20多年来的成绩和善举,王叠春都看在眼里:创办科技图书室、带村民搞“立体农业”、修公路、绿化河岸改善河道……

    “他这个人真的可以,自己也算不上富裕,能拿那么多钱来修桥,一般人哪里做得到。”王叠春说。

    安顺供电局“光明行”爱心协会捐款续建“同心桥”(3月30日摄)。新华网 卢志佳 摄

    被韦成刚修桥的执着所感动,他的同事在社交圈发起“助力大边河修桥”爱心筹款,韦成刚的事迹也在网络流传开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家纷纷解囊相助。

    在3月30日举行的“同心桥”爱心捐赠仪式暨续建开工仪式上,安顺供电局“光明行”爱心协会、紫云供电局职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捐款11万余元,用以“同心桥”后续建设费用。“千言万语就是一句话,感谢大家对同心村的关心。”韦成刚真诚地向爱心人士致谢。

    “同心桥”爱心基金委员会也在当天宣告成立,基金会负责人表示,建桥善款如果有剩余,将会用来帮助当地贫困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

    记者在开工现场看到,挖掘机在打边河内平整河床,不少村民也赶来帮忙施工。据紫云供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局里将尽快协调当地的交通、质检部门做好小桥的质检工作并出具报告。

    “按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完整的小桥应该可以在6月份完工。”韦成刚说,这座“同心桥”是爱心人士献给村里孩子们最好的儿童节礼物。

    简评:“老乡”脱贫需要更多“扶贫好人”。脱贫路上山川沟壑不断,我们正需要像邓迎香、韦成刚这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正需要社会各界对贫困地区的关怀,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