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定位 抢抓机遇 加快发展
2016年,省委分别召开常委会议,专题听取黔东南、黔南、黔西南三个民族自治州的工作汇报,研究指导三个自治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在这三次会议中,省委常委会将黔东南州定位为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将黔南州定位为奋力打造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将黔西南州定位为奋力打造民族特色山地经济创新示范区。围绕各自定位,三个自治州分别出台决定,用强有力举措,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
在“两会”进行之际,本报采访了来自三个自治州的省人大代表,从民族地区干部的视角谈论各州的定位发展。
用好文化生态两个“宝贝”
2016年5月,省委书记陈敏尔在省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黔东南州工作时提出,黔东南要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
黔东南州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人口最多的自治州,州内具有丰富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资源厚重,青山绿水养眼,蓝天净土清肺,民族文化润心,传统美食保颜,被誉为“歌舞之州,森林之州,神奇之州,百节之乡”,已经形成了集自然生态、民族风情、历史人文于一体的全域式旅游发展体系。
“台江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67%,苗族人口占全县人口97%,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苗族文化浓郁,生态环境优越。”省人大代表、台江县委书记吴世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
吴世胜还指出,台江正积极挖掘保护苗族传统文化,利用苗族传统节日宣传苗族文化,扩大“天下苗族第一县”的知名度,在项目建筑的设计上充分体现苗族特色,在商品上也以“天下苗族第一县”作为品牌标志,充分彰显台江苗族文化的特色。
另外,台江县在自然环境保护上也下了大力。“森林覆盖率在未来的五年里要争取达到70%以上,同时要把自然环境利用好,利用自然环境来发展自然观光旅游业。”吴世胜说。
省人大代表、黎平县委书记王茂才说:“省委书记陈敏尔的这一定位,就是把黔东南州的优势及发展方向确定了。”
王茂才指出,黎平是全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是全国传统村落最多的县,是侗文化保存最完好的县,生态环境优越。人民生活的多样性明显。近年来,由于我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特别是贵广高铁的开通,县域高速公路的建设,机场的扩容,交通网络格局的形成,都为黎平对外开放创造了非常好的交通条件。
“我们完全有条件拥抱大众旅游时代,拥抱高速经济时代。”王茂才说。
“剑河县坚持以‘生态脱贫·绿色发展’统领‘三大战略’。大力推进绿色工业强县战略,在提质升级上实现重大突破;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带县战略,在统筹发展上实现重大突破;大力推进绿色旅游富县战略,在井喷式中实现重大突破;实现县域经济与城乡统筹跨越发展。”省人大代表、剑河县县长肖金城如是说。
推动先行示范产业转型升级
黔南州地处大岭南和大西南两大地理单元的重要节点,是国家“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经济走廊,周边紧邻成渝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滇中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和珠三角经济区,有6个县(市)环贵阳和贵安新区,加上黔南有丰富的能矿和旅游等资源,发展前途无量。
2016年5月20日,省委召开常委会议,会议指出,黔南要抢抓历史机遇,发挥比较优势,保持良好态势,力争在“十三五”时期走到全国民族自治地区发展的更前列,打造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
“黔南州于2016年7月28日至29日举行中国共产党黔南州第十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认真研究如何打造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并出台《中共黔南州委关于努力打造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决定》,全面部署相关工作。”省人大代表、黔南州政协副主席瓦标龙接受采访时说。
瓦标龙表示,黔南州同时还组织了两个代表团到其他民族自治州考察学习,认真研究学习其他自治州在发展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并结合黔南州实际,不断缩小差距、补齐短板、做优长板。
2015年,黔南州经济发展综合测评继续排名全省第三,连续三年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围绕“一圈两翼”发展战略发力,黔南州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02.91亿元、年均增长15%,人均生产总值27919元,均为2010年的2倍。50万元以上固定资 产投资完成1361.1亿元,是2010年的6.2倍,年均增长43.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是2010年的3.7倍,年均增长 2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9亿元,是2010年的2倍,年均增长15%。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速、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增速、各项贷款余额增速、经济发展群众满意度等6项指标排名全省第一。
多年来,黔南州经过调结构、转方式,促进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综合测评一直在六七位徘徊的黔南后来居上,发展劲头十足,创新谋跨越,赶超添后劲,黔南州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
“当前,黔南州正在大力实施‘3366’发展战略的进程中,抓住‘先行示范’的‘牛鼻子’,以创新拓展发展空间,在区域开放合作上先行示范。”瓦标龙指出,黔南州将以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先行示范;以创新推进共建共赢,在城乡统筹改革上先行示范,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唤醒更多“沉睡”的宝贝,把无可比拟的综合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培植后发赶超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我们力争在‘十三五’期末,让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实现‘进四争三’目标,走在全国民族地区发展的更前列。”瓦标龙说。
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
一直以来,黔西南州都被人们称赞为“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贵州宝地”,具有“金州”之美誉。“十二五”以来,黔西南州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主基调主战略,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变化很大,山地旅游蓬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显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2016年6月17日,省委书记陈敏尔在省委常委会听取黔西南州工作汇报时强调,要“认真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奋力打造民族特色山地经济创新示范区。”
“自省委将黔西南州定位为‘奋力打造民族特色山地经济创新示范区’以来,贞丰县同黔西南州其他县(市)一道,按照黔西南州州委、州政府部署,充分发挥好山地这一资源优势,做好山地旅游、山地农业、山地工业、山地城镇、山地生态文明、山区脱贫攻坚六篇文章,打好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特色风物三张特色牌,奋力把贞丰县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山地经济创新示范区。”省人大代表、贞丰县委书记陈湘飚在接受采访时说。
“打造民族特色山地经济创新示范区,首先要有民族特色,比如我们普安县的龙吟镇,它是苗族主要聚居地,有中国苗族第一镇之称。围绕中国苗族第一镇的品牌,我县正在谋划建设苗族文化生态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不是简单的盖几间房子,放几件藏品,而是将整个镇都打造成博物馆,苗族原生态的生活状态就是博物馆的‘藏品’,苗族群众的多声部合唱、芦笙舞、苗族古歌等等都是这个博物馆要去保护开发的对象。”省人大代表、普安县委书记农文海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2016年9月22日,2016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开幕式在黔西南州兴义市的万峰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省委书记陈敏尔,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黔西南州因地制宜,立足山地旅游资源的多样性、珍稀性和交融性,深挖原生态山地民族文化内涵,打造“山地”品牌,探索了一条集观光、文化、运动、休闲、探险等为一体的现代山地旅游发展新路。来自国内外的几千名运动员和户外运动爱好者齐聚一堂,零距离领略了黔西南的山水田园、自然风光和淳朴风情。黔西南的山地旅游资源和多彩的地方民俗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得到了充分展示。
“通过一年一度的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和万峰林峰会,贞丰县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品牌影响力,促进经济发展。”陈湘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