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提前3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实现撑杆一跃的历史性跨越。在我省交通建设后劲十足的当下,图的不仅仅是快,而是既要快更要好。
兼顾高速公路建设的速度与质量,如何在公路全寿命周期坚守住生态底线,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建好经济路的同时,积极打造生态路、旅游路、景观路成为交通建设者的一项重要课题。
“十二五”期间,我省开展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节能环保管理体系初步建立,有力推动了交通行业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部分领域和区域节能环保工作成效显著,为推动行业绿色发展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理念到实践,我省交通建设锁定绿色、节约、循环、低碳等关键词步步践行,尤其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始终以资源节约、能效提高、排放控制、环境保护为目标,深入实施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管理、绿色运输、绿色出行五项行动。
比如,加强隧道节能照明技术的应用,我省高速公路不断探索新型节能光源LED灯代替高压钠灯,通过不断的研究攻关,对LED灯技术进行优化升级,采用分级调光、数字调光等技术,缓解了LED灯具的光衰现象严重的问题。
一组数据便可揭示该项技术应用的成果:“十二五”期间,全省新建高速公路隧道照明100%使用LED节能照明,完成传统照明改造75%以上。同时,开展高速公路隧道光环境项目研究,发布《高速公路隧道LED照明调光控制技术指南》,LED照明技术的提高,比传统照明技术节能45%。
根据相关统计,ETC可使燃油消耗平均降低20%,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50%。“十二五”以来,我省不断加强ETC车道的改造新建,开发ETC收费系统,不仅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过效率,缓解收费站拥堵现象,更是为减少车辆排队通过收费站产生的油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目前,我省高速公路重要路段、事故多发路段、服务区等监测和气象设施实现100%覆盖,主要城镇出入口收费站ETC覆盖率达到100%,完成部-省高速公路通信网络建设,实现ETC全国联网,全省已建成ETC车道200余条,为降低高速公路行驶车辆二氧化碳排放量起到了一定作用。
在践行绿色的路上,我省高速公路成果颇丰。依托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的主题性项目,我省将道真至瓮安高速公路打造成为全省第一条低碳公路,通过施工期集中供电、施工期材料循环利用、耐久性路面应用、施工机械油改汽、节能照明等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公路施工和营运期间的能源利用效率。
来自省交通运输厅科教处的一组数据显示,通过绿色公路创建,道安高速施工期可节能18万吨标油和20万吨标煤,减排20万吨二氧化碳,建成后每年可节能1.9万吨标煤,减排2万吨二氧化碳。
同样,由我省交通施工单位采用“BOT+EPC”模式修建的盘县至兴义高速公路,再一次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创建绿色公路主题性项目。随着施工的不断推进,7大类共34个创建项目开展顺利,促进全省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营运向低碳、绿色、循环方向发展,提升了贵州高速公路的品质。
把绿色理念作引领,高速公路在我省交通建设领域走在了前列,从前期规划、建设过程,再到后期运营管养,开展了多项先行先试的举措。
在多年的县县通高速建设中,我省始终以“最小程度的破坏和最大限度的恢复”为基本原则规划路线,有效绕避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重要生态敏感目标。
在公路沿线实行生态保护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对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和水生生物栖息地的破坏,有效消除了沿线地质灾害隐患,避免水土流失。
开展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节能技术研究》、《贵州省山区公路现场冷再生与重复冷再生技术应用研究》等一系列研究工作,重点解决了路面材料再生循环利用过程中的技术难点。
此外,在高速公路建养过程中,推广温拌沥青等生态环保技术应用普及,总体上减少了污染排放、降低了能耗、节约了能源,并将加气站、充电桩纳入服务区配套建设,为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普及提供重要支撑。
投入十分的力气,打造百分的绿色交通,我省高速公路靠的不仅仅是技术成果的突破与创新,更体现在发展观念升级后折射出的宏观效应。
众所周知,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是贵州山区的一大特点。我省实现县县通高速后,公路运距缩短1/3,能耗降低2/3,节约用地30%,对于节约社会总成本、减少资源消耗提供了新的出路。
高速公路修建的背后,是全省产业结构升级、空间布局优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次极大推动。路通了,沿线居民依托便捷交通找到了致富新路,坚守两条底线的理念深入人心,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正沿着高速公路迅速辐射开来。(刘力维)
道安高速:全省首条绿色循环低碳路
道安高速公路芙蓉江大桥
道安高速公路乌江大桥
盘兴高速公路建设者正在测量
盘兴高速公路油改气拌合站
图片摄影/刘叶琳
近日,记者沿道真至瓮安高速公路行驶,在距离湄潭东服务区不远处,两把巨大的茶壶以一圆一方的造型坐落于公路两侧,十分吸引眼球。
“在服务区的打造上我们融合了沿线地域特色,把服务区建筑设计成茶壶造型的灵感来源于湄潭盛产翠芽。”道安高速运营负责人李举国告诉记者,湄潭东服务区在建设中十分注重绿色、循环理念,按照花园式的服务区来精心布局。
对于服务区来说,每天都要消耗大量水资源,解决好用水问题十分关键。湄潭东服务区通过一整套水循环系统工程的实施,攻克了这一难题。
“将污水回收处理后再利用,不仅可以消除对周边水域的污染,还可以节约新鲜用水量。”道安高速绿色循环低碳办公室主任姚辉山谈到,服务区的污水先用接触氧化法进行预处理,再采用人工湿地系统进行深度处理,最后回用于冲厕、绿化浇灌等,实现了污水的净化和再利用。
全长254公里(含道真支线)的道安高速公路,是我省第一条绿色循环低碳公路。对于建设者而言,他们要建的不仅是一条贯穿黔北至黔中的超长通道,更是一条集节约、环保、安全于一体的绿色高速公路。
道安高速公路途经多个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湿地公园,还经过2个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对水资源保护的要求极高。
“如果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在桥上发生事故,造成危险品泄漏,那时就需要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来保护水质,确保周边居民的饮水安全。”姚辉山说,道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了“桥面径流监控应急处理系统”来解决这类问题。
他介绍,平时下雨时径流进入处理系统,进行污染物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发生交通事故后,监控系统自动判断是否有危险品泄漏,若发生泄漏,监控中心会启动应急系统,泄漏的危险品及稀释液流入应急存储池,系统还会通知相关部门对事故现场及应急存储池进行清理。
道安高速公路全线33条隧道出渣总量约715.4万立方米,如果将这些弃渣利用起来,不但可以减少弃渣,还可以减少运输中的能耗。建设期间,记者曾在离隧道不远的地方看到工人们筛选挖掘隧道产生的废渣,用工人的话说这些废渣都是“宝贝”。
其实,这是道安建设者采取废渣分级筛选的策略,将隧道弃渣就地加工破碎,其中优质碎石用作隧道衬砌混凝土骨料,次级碎石用作路面碎石垫层,残渣用于填筑路基。
道安项目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三级筛选”利用,弃渣利用率预计达到71.19%,可节约弃渣占地765亩,节约运输柴油2750.22万升,折合标准煤33661.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3万吨。
尽管道安高速途经西南喀斯特山区和长江、珠江上游,但公路建设者始终坚持“贵之道,节至安”的理念,遵循科学的方法,从节约有道、节能有度、节制为安入手,实现了高性能混凝土和耐久性路面的减排、弃渣筛选利用和多压智能输电的降耗,以及建净化径流系统和人工湿地等环保目标。(刘力维)
盘兴高速:建绿色低碳最美高速路
伴随沥青拌合机的轰鸣声,6月22日,记者来到在建的盘县至兴义高速公路1—2工区的油改气拌合站。与其他公路拌合站不同的是,这个拌合站原料区里多了一个粉煤灰的装置。
“我们铺路使用的不是传统水泥,而是添加了粉煤灰、硅灰等成分的高性能混凝土。”盘兴高速工程质保部副部长韩光钦向记者介绍,和水泥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在实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方面能更好地满足喀斯特地貌区的公路建设需求,同时在节能环保方面也有着杰出表现。
“截至今年5月,盘兴全线已完成高性能混凝土约250万方。”韩光钦说,光是拌合这一项技术改良,就能降低建设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排放。
根据相关研究,生产1吨水泥的能耗为0.105吨标准煤,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可节约水泥30%以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25%至40%。
作为贵州西部地区的纵向交通主动脉,盘兴高速建设的意义不仅在于加快我省出海通道的建设,还体现在它是贵州本土交通建设企业按照国家标准精心打造的第一条绿色低碳公路。
2015年4月,盘兴高速正式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创建绿色公路主题性项目,这也是继道安高速后,我省创建的又一条绿色低碳公路。按照《贵州盘兴高速公路创建绿色公路实施方案》,本项目开展重点支撑共包括7大类总共34个具体项目。
由于项目地处典型岩溶地区,施工用水紧张,土地资源稀缺,又途经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区,生态环境敏感,保护要求高,且穿越煤系地层里程长、煤层多等因素,早在盘兴高速规划设计之初,建设者就把绿色公路理念贯穿其中。
“从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始,我们就深入贯彻全寿命周期的理念。”盘兴高速公路总工程师胡涛谈到,光是在公路选线上,就曾对4条线位进行多次比较论证,才最终确定了今天的盘兴线。
胡涛说,线路的反复斟酌是为了均衡考虑减少压覆盖国家的矿产资源,同时结合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等综合因素。
在盘兴高速的下平川特大桥,胡涛指着桥梁一端的边坡对记者说:“这片山崖十分陡峭,若要修凿施工便道费时费力,而且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大。”为此,施工团队想到了用轨道运输的方法,从山脚架设近140米高度的轨道直通山顶的桥梁作业面。
“采用轨道运输是盘兴线桥梁施工中的一大亮点,不仅节省了车辆运输的耗能,而且完工后轨道材料还能再次回收利用。”胡涛说,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方法有效保护了桥梁周边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深入盘兴高速多个工区,记者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绿色施工无处不在。其中,在生态脆弱地带使用的隧道零开挖进洞技术效果十分明显。
在盘兴高速1—2工区的一座隧道口,记者看到隧道进洞口的边坡全部被原有植被覆盖着,因施工而开凿的断面无处可寻。“隧道零开挖技术可以说是一项创新,已经在全线多处推广。”胡涛表示,如果采用传统的进洞方式,洞口边坡的生态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修复,而且增加了对边坡进行二次防护的投入。
“盘兴高速在全国绿色公路创建中,不断创新不断总结,收获了多项值得推广的技术成果,十分难得。”来自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的曹子龙博士认为,盘兴高速为山区绿色公路创建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而在建设者看来,他们的目标就是要把盘兴高速建设成为一条特色鲜明、安全舒适、节约和谐、环境友好、景观优美的绿色低碳的最美高速路。(刘力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