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推进纪检监察改革开展民生监督工作纪实

17.08.2015  16:13

  2014年9月11日,雷山县朗德下寨广场上,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家电下乡产品展览会”。

  展出的各种家电上贴着发票和一份介绍材料。仔细阅读材料才发现,这些家电型号与发票上的型号不符……其目的就是套取家电下乡补贴,手段之“丰富”,用心之“良苦”,让前来参观的全省纪检监察干部瞠目结舌。

  据了解,黔东南州家电下乡补贴资金总额2亿多元,总共被套取了4553万元。“‘苍蝇’虽小,但数量多、繁殖快,直接损害群众利益,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其危害更广、更深。所以在拍‘苍蝇’方面,我们不懈怠、不犹豫。”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宋璇涛在与网友交流时掷地有声地表明了态度。

  从2014年3月开始,贵州省通过“民生监督组”,切实加强对民生项目的监管,重点查处了在家电下乡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危房改造等惠民政策实施过程中的贪污腐败行为,及时拍打了一些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苍蝇”。

  防止民生资金“跑冒滴漏

  定期与不定期开展督查

  贵州省是一个欠发达的省份,扶贫攻坚、改善民生任务重、压力大。近年来,中央和省加大了对农村资金、项目的扶持力度,转移支付涉及农村惠民政策的资金量逐年增加。

  但由于相关制度不尽完善、配套机制存在漏洞,一些基层干部以权谋私,截留、挪用、挤占、套取民生项目资金等违纪违规行为屡禁不止,“跑冒滴漏”时有发生。

  从2005年开始,贵州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民生项目资金定期与不定期开展督查,集中查处了农危房改造、新农合报销、家电下乡、学生营养餐、通村公路、扶贫项目、农村低保、退耕还林等领域的腐败问题。

  通过查处发现,涉案人员主要集中在村组干部和“七站八所”负责人,在资金分配、使用过程中吃拿卡要、虚报冒领、优亲厚友、贪污侵占等现象屡禁不止。

  “民生资金项目存在的诸多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基层干部缺乏监管或者是没有人监督。”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廖建宇说,监管以及基层纪检监察人员配置的薄弱,让一些基层干部有了胡作非为的空间。“原来,乡镇的纪委书记是乡镇的党委副书记兼任,加上一个专职的纪检监察副书记,一共1.5人,大面积监管几乎不太可能。

  黔东南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张文强认为,民生资金点多面广,分配、使用、监管的部门纵横交错,存在权力不清、责任不明的现象。“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群众自身监督缺位,行业监管不到位导致项目实施过程缺乏监管,行业自律不到位导致制度执行不到位,责任追究惩处不到位导致不法分子有恃无恐,一些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导致‘一言堂’情况突出”。

  “部分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对政策不熟悉、监管意识淡薄,为官水平和自身素质还有待提高,也是导致民生监管形同虚设的原因。”黔东南州纪委副书记、州监察局局长李明德告诉记者。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基层干部把权力当作肆意“任性”的筹码,把腐败之手伸向群众。

  黔东南州黄平县新州镇团仓村原村支书张占彬、村主任张国统和会计张占龙合伙克扣群众民生资金,58户群众被侵占82500元危房改造补助款。

  黄平县纪委第一纪工委书记潘国荣说,张占彬当了20多年支书,恃强凌弱、以权谋私,国家给的民生资金,村委会既不开会民主评议,也不进行张榜公示,谁给“回扣”就给谁,不答应的就“靠边站”。

  “没想到我当了几十年的村支书居然栽在了民生监督组手上。”张占彬被查后所说的一句话,也从侧面反映了一段时间以来基层干部缺乏监督的事实。

  “乡镇、村居干部从事‘三农’资金发放和惠农政策落实,他们既了解涉农资金管理使用的政策、程序、存在的漏洞,又具体经手资金的审批、申领、发放工作。”黄平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杨正荣说,基层干部以权谋私、违法乱纪,严重损害甚至透支了基层党委、政府的公信力。

  在夯实纪检监察力量中完善制度

  广织一张守护百姓救命钱救急钱的“天罗地网

  针对民生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监管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贵州省从2005年开展民生资金定期和不定期督查。在加强监督过程中,在全省建立了涉农资金公示、备案和责任追究三项制度,逐步规范了一些涉农资金的管理、发放、使用。

  2011年,贵州省组织开展全省大规模涉农惠农资金监督检查,在监督检查中,省纪委监察厅发现,资金流向、分配、使用屡遭“潜规则”最大的原因在于不公开、不透明。

  是不是可以建立一个“阳光平台”,让所有的民生资金来龙去脉一目了然?通过探索,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推动各有关民生资金涉及部门建立了全省民生资金公示和查询网络,为进一步发现问题线索,更好的进行民生监管打下了基础。

  这个网络在表现形式上是一个电子触摸屏终端机,一些终端还具有二代身份证识别功能,只要将身份证在识别区域扫描,该持证人享受的民生资金台账就会在屏幕上显示,民生项目、资金都“”在了老百姓面前。目前该网络已经覆盖到乡镇一级。

  2012年,针对派驻机构设置分散、人员单薄、“不能”办案的问题,贵州省将市、县3755个纪检组监察室整合为507个纪工委监察分局,实现派驻机构之间的资源整合,理顺了派驻机构与所在部门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机构的整合增加了纪检监督的力量,统筹了乡镇和县直部门的力量,也解决了很多基层不能监督、不敢监督的问题,最终解决的是基层监督薄弱的问题。”省监察厅副厅长申楚说。

  2013年3月,省纪委监察厅开始在毕节市实验,用在乡镇加挂一个“民生特派组”的形式,让乡镇纪委把重点转移到民生资金项目的监督上来,推动乡镇纪委的力量进一步充实、工作进一步具体化。

  2014年3月,毕节“民生特派组”取得的成功经验开始在全省推开。“我们认为,‘民生监督组’比‘民生特派组’更恰当,‘民生监督组’并不是一个游离于纪检监察机关以外的机构,而是在纪检监察组织上建立的一个新的工作组和工作机制。”廖建宇再次强调了这一点。

  “体制合力”破除“同体监督”困局

  “特派巡查”堵漏民生领域腐败

  “民生监督组”通过专项督查、交叉办案等方式,打破了“监督难”、“同体监督”等困局。

  目前,全省共设立1487个“民生监督组”,实现了县级派驻机构和乡镇纪委的资源整合,覆盖所有乡镇、街道。组长由县纪工委书记或监察分局局长兼任,副组长由乡镇纪委书记兼任,组员由县纪工委委员和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组成。民生监督组下设一个或若干个以村为单位的责任区,每个责任区设1个村民监督员。

  截至今年6月10日,全省共发现问题12.9万余个,立案查处民生领域腐败案件6077件,党政纪处分4618人,移送司法机关763人,涉及资金8.4亿元——一张“民生监督”的天罗地网正伸向社会“末梢”。

  采访中,很多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认为,“民生监督组”一是强化了监督,实现了监督的全覆盖,为派驻人员和乡镇纪检监察人员履行监督职责提供了切入点。二是规范了管理,突破了派驻统管在组织体系上创新,统一了“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促进了规范化、阳光化、公开化、公平化。三是促进了党建,强化了基层堡垒作用。四是保障了民生,切实让派驻机构发挥作用,实现了纪检监察干部从“坐等线索”向“寻找线索”的转变。

  专项监察是贵州省民生监督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贵州省要求各市州每年就1至2项民生项目资金开展专项监察,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重点民生项目资金专项监察全覆盖。

  今年,贵阳、遵义等地对家电下乡补贴资金进行了专项监察,安顺、铜仁等地也对微企补助资金专项监察。此外,一些地区还根据实际,自选项目开展专项监察。

  在不少人看来,黔东南州家电下乡补贴资金系统专案作案手段特别“高明”:不法商家勾结一些基层干部,在乡镇赶场时搞抽奖活动,凡是拿身份证登记的,都奖励一个盆或温水瓶等礼品,一些群众为了获取礼品把身份证信息泄露给商人,不法商人就利用身份证信息做假发票套取家电下乡的补贴。

  为了查实该案件,黔东南州纪委组织16个县、市的“民生监督组”开展专项督查,翻山越岭、走村入户对41.3万家农户的84.3万件家电下乡补贴产品进行入户同步普查,最终查明783家家电经销商涉嫌套取补贴资金4553万元,21家套骗金额较大的商家法定代表人被逮捕,33名玩忽职守、勾结商家的国家公职人员被党政纪立案调查。

  黔西县花溪乡纪委书记罗鹏认为,没有民生监督组,单凭乡镇纪检力量很难做到专项监察“全面撒网、无一漏网”,民生监督的制度优势在专项监察中得到体现。

  2015年初,贵阳市观山湖区对微企补助资金专项监察,查处公职人员与社会人员勾结,违规办理虚假“空壳微企”50余户,骗取国家补助资金550余万元窝案,区纪委立案13件13人,移送司法7件7人,遏制了类似行为蔓延的势头。

  “权力清单”盘算用权“明白账

  干群合力确保监督办案无死角

  基层腐败的发生,根本原因是基层干部权力不受约束。贵州省在开展民生监督工作的同时,也将权力清单运行备案制度延伸至村组。

  毕节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蒋兴勇说,权力清单运行涵盖了市、县、乡、村各单位、部门,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以及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决策、实施全过程,向纪委备案并向社会公开。“工作授权给谁,应当承担哪些职责,享有哪些权力一目了然。

  黔西县水西街道纪工委书记吴恒认为,权力清单破除了基层权力运行的封闭惯性,将权力的行使过程公之于众。“现在超过1000元的支出必须提请居民代表会监督委员会审核表决,5000元以上的必须提请居民代表会民主议事决定”。

  黔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邬江说,“权力清单”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合理分离,权力运行每个环节的责任人都能明确责任。同时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完善了“责任链条”,为责任落实和倒查追责提供了依据。

  民生监督组要真正开展好工作,离不开群众的理解、配合与支持。为取得基层群众了解和信任,各地通过发放宣传册、明白卡、便利袋等多种形式为老百姓解读此项工作。调查显示,很多地方群众对“民生监督组”的知晓率已经实现100%。

  知晓率的提升,让群众对干部违法乱纪说“”的底气更足了。随着基层群众广泛参与,一大批群众“身边的腐败”被曝光和查处。

  “只有民生监督组主动作为,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监督,为全省民生监督撒下一张‘天罗地网’,才能实现监督办案无死角。”廖建宇说,民生监督组的建立真正的体现了纪检监察“三转’要求,体现了纪检监察的工作特点,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基本职责。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民生监督组’为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探索出了一种模式和路子,保证了民生工作落实到位、民生项目规范实施、民生资金安全运行、基层干部廉洁从政。

  以纪督政以纪促政

  着力破解“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

  “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以纪督政、以纪促政,不能以纪代政。”宋璇涛说,纪检监察机关在纪律审查时,要做好下半篇文章,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建章立制、堵塞漏洞,从源头上遏制腐败问题。

  “郎徳镇林业站站长余某贪污退耕还林资金,请民生监督组进行核查。”2014年3月,雷山县第一纪工委驻郎徳镇民生监督特派组接到群众举报。民生监督组随即组织力量进行11天入户调查,查证余某涉嫌违纪违法资金57万元。5月22日,畏罪潜逃的余某被抓捕归案。

  据了解,余某从2008年开始,通过造假册等方式,侵占农户退耕还林补贴49万元。一边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一边是如此简单的作案手段,这样明显的贪腐行为为何没有被发现?主体责任缺失是重要原因。

  结案后,县林业局局长李炳时被约谈。“以前认为党风廉政建设就是纪委的事,对下属站所监管不到位。林业站管理混乱,缺的不是制度,而是监督执行。”李炳时说。

  “三转”以来,贵州省纪检监察机关围绕职能部门的监督工作实行再监督,围绕职能部门的检查进行再检查,全省各民生监督组明确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机制,倒逼基层党委、职能部门把主体责任牢牢扛在肩上。

  黔东南州组织全州民生监督组查处该州水利系统5县23人窝案串案后,州水利局党组建立了《200万元以下水利工程监管制度》和“6+1”电子监管平台。如今,在凯里市阳光水利网站上可查看凯里市近两年所有在建和竣工的小水利工程的相关情况。通过“6+1”平台可以查看工程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照片和GPS坐标,对工程建设情况实施实时监管。

  “2011年至2013年,杨明兰任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党委书记期间,对党风廉政建设不重视,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流于形式,导致班子成员11人不同程度存在贪污、受贿、收受礼金等违纪违法行为,且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

  六盘水市纪委在查办六枝特区木岗镇征地拆迁腐败窝案时,同步启动“一案双查”,严肃追究该镇原党委书记、木岗产业园区原党工委书记杨明兰主体责任。今年7月,经六盘水市委批准,六盘水市纪委给予杨明兰留党察看一年处分,降低二个职务层次,明确为副科级。

  “我们不怕亮‘丑’,更敢于向‘丑’亮剑。”廖建宇认为,通过民生案件的查处,“民生腐败行为”得到有力震慑,“群众身边的腐败”得到有效遏制,基层权力运行得到全面监督,督促了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落实“两个责任”,确保惠民项目、资金不打折扣地落实在群众身边。(许邵庭 涂林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