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县深入推进群防群治全力提升社会治安防控建设

28.04.2015  16:53

  在公安派出所建设三年攻坚战中,修文县公安局根据全面筑牢联防联控网底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治安防控的主力军作用,深入调研、主动汇报,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公安局党委的统揽、指挥下,积极协调各级党政机关和综治部门,有效整合基层维护社会治安的资源和力量,建立健全专群结合、警民联防的群防群治治安防控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了基层综治“一体化”的工作格局。

  一、“五项建设”推进群防群治网底队伍建设

  群防群治是社会治安防范的网底,为进一步夯实群防群治工作基础,县委、县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保障,印发了《修文县关于深入推进群防群治的工作方案》,围绕加强义务巡防队伍建设、治安中心户长队伍建设、城镇红袖标巡防队伍建设、“平安修文”志愿者队伍建设和义务巡防机制建设五个方面,深入推进群防群治工作,实现群防群治力量的全面覆盖。

  一是加强乡(镇)、社区义务巡防队伍建设。按照义务巡防队员每个居民委员会不少于40人、每个行政村不少于25人、每个居民小组不少于10人、每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寨)不少于5人的标准,组织各乡(镇)、社区大力加强义务巡防队伍建设,参加所在村(居)设立的治安卡点、警务室、值班室值班,协助公安机关维护辖区内的治安秩序。

  二是加强治安中心户长(楼、院长)队伍建设。在农村或城郊结合部,按照每5户(最多不超过20户)的标准设立1名治安中心户长;在社区或乡(镇)党委政府所在地,每栋居民楼设立1名楼长。属于散居院落的,每个院落设立1名楼长(院长);属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宿舍的,由单位指定1名楼长。城镇、街道沿街铺面,根据商业铺面的实际情况,每5户或10户相邻的商业铺面推选1名治安中心户长,组织开展治安联防,加强联防联治。

  三是加强城镇“红袖标”巡防队伍建设。将全体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红袖标”巡防队员范畴,积极发挥表率示范作用,参与所在单位及居住地的治安防范及公安机关组织的各项治安整治行动。由城管、交通、交警、治安、市场监管、卫计等部门牵头,根据自身职责,组织城市协管员、交通协管员、专职保安员或值班人员、出租车驾驶员、商铺业主或从业人员、环卫工人等参加“红袖标”义务巡逻队,积极参与或协助公安机关做好工作区域内的相关治安防范工作。

  四是加强“平安修文”志愿者队伍建设。按照每个乡(镇)、社区不低于2支,每支队伍不低于10人的标准,充分发动各类专业协会以及辖区太极拳队、秧歌队、腰鼓队等社会组织加入“平安修文”绿丝带志愿者队伍,参与治安防范;对职工人数在50人以上的企业,建立一支不低于10人的“平安修文”绿丝带志愿者队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的作用,积极鼓励各个乡(镇)、社区党委政府所在地的村(居)组建“五老”绿丝带志愿者队伍,参与居住地的治安巡逻。

  五是加强义务巡逻机制建设。为确保群防群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县委、县政府从工作职责、权利义务、经费保障、责任追究等方面,对义务巡防队员、治安中心户长、红袖标巡防队员的职责和权利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并规定每个村(居)应当在进出辖区的主要通道设立一个专门的治安巡逻值班室或警务室、治安岗亭,每周值守一天,重要时段加强值守;各村(居)义务巡逻队根据辖区实际,每周至少开展一次集中巡逻,绿丝带志愿者队伍每月开展一次集中巡逻。

  二、“五个坚持”提升治安防控工作整体合力

  结合“两严一降”专项斗争的深入推进,为进一步强化公安机关的打防管控能力,确保刑事案件再降10%的工作目标得以实现。修文县公安局积极建立打防管控一体化警务机制,采取布警于面、布警于点、突出盘查、监巡对接、研巡对接的工作措施,牢固树立“打中有防、防中有打、以控促打、以控促防”的理念,协调“巡防、管控、打击”三条战线,与群防群治工作互为犄角,让打击、防范、巡逻更加有方向、有目标,有效降压发案,提升破案率,形成打防控工作整体合力。

  一是坚持布警于面。构建三级巡防网络,有效提升见警率、管事率和抓获率。一级防控网为县城主干道、学校、医院、商场、党政机关,根据县城发案特点由巡逻特勤大队制定巡防线路,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二级防控网为县城次干道及龙场所、珍珠河所、扎佐派出所辖区的主次干道,实行派出所民警轮班带专业巡防队员根据辖区警情有针对性地开展巡逻守点盘查;三级防控网为社区和居民小区,每天由派出所根据警情分析,安排社区民警带辅警、义务巡防力量对重点社区和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巡逻守点盘查。

  二是坚持布警于点。除环筑安保圈修文老收费站口卡常态化开展工作外,根据全县的实际,县局将逐步启动六道拐、阳明大道转盘、扎佐铁路桥、三元红十字4个口卡,对县城及扎佐镇形成封锁,全面开展查缉工作。一旦县城或扎佐镇发生重特大案件或案件高发时段,立即启动“关城门”方案,与城区巡逻防控队点面结合迅速开展查缉查控工作。

  三是坚持突出盘查。在巡逻防控工作中,要求特巡警大队、交警大队、各派出所及各口卡要做到“逢疑必查”,努力发现嫌疑、识别犯罪。在案件多发区域、时段,加大巡逻人员力量,加大巡逻密度,采取定点伏击、公开巡查、秘密盯防等方式,力争抓获现行。

  四是坚持监巡对接。充分发挥“天网工程”资源优势,由指挥中心24小时开展视频巡查工作,一旦发现可疑的人(事)时,第一时间将相关警情通报给街面巡逻力量、辖区派出所及交警路面执勤警力、口卡执勤警力,精确指挥民警开展嫌疑人员查缉、车辆堵控等工作,形成指挥调度和情报研判双向互动,实现巡逻出警一体化。

  五是坚持研巡对接。为了做好信息化条件下社会面巡防工作,在巡逻防控中,要求各单位要对辖区内治安、刑事案件的发案时间、发案地点、发案规律及时进行研判,形成指导性巡逻意见,快速发给巡逻人员,便于落实针对性工作措施。在巡逻中发现的可疑人员或线索要及时反馈给刑侦大队,由刑侦大队组织合成作战室成员单位开展分析研判,有效减少巡防的盲目性,实现警力资源合理配置和科学运作,实现社会巡防的超前预警和精确打击。

  三、“一格一警”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效能

  《贵州省公安机关2015年警务改革工作要点》及《2015年贵阳市公安派出所建设三年攻坚战工作计划》中,都明确提出了强力推进“一村一警务助理”建设。按照“人员本土化、队伍专职化、职能多元化、身份合法化、管理规范化”的要求,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逐步建立警务助理招录、培养、管理、考核、奖惩、保障等工作机制,全面配备村级警务助理,在公安派出所的领导下负责社会信息收集、治安防范,协助做好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管理和服务群众等工作。

  结合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的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全县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水平,共同构建具有贵阳特色的“大协同”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新格局,修文县委、县政府大胆提出了“一格一警”的工作思路。将城市社区按照200至400户左右划分一格网格,农村地区结合村民组、自然村庄、农地、景区、工业区等合理划分网格,按照“一格一警”的方式配备网格民警(辅警),并进一步明确了格警的工作职责、网格服务管理工作机制、经费保障、监督体系等。力争2015年在全县所有新型社区全面推行“一格一警”服务管理模式,覆盖率达100%;2016年将“一格一警”服务管理模式延伸至全县所有乡镇,覆盖率达100%;2017年建立和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