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区七项措施推进“3155”工程促群众增收

22.07.2014  14:29

    新华网贵州频道7月22日电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六盘水市钟山区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企业为龙头,以招商引资为纽带,大力推进“3155”工程实施,推动钟山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旅游观光农业转型发展,促进群众增收。

    顶层设计明方向。在原有《钟山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13—2020)》《钟山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规划》、《钟山区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和《大河生态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编制《钟山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3155”工程建设规划》和《双洞休闲观光农业产业示范园区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钟山区注重将土地利用、城乡统筹发展、农业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特色小城镇发展、生态旅游发展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有机衔接,按照宜果则果、宜蔬则蔬的原则,结合钟山区实际,主推花卉、经果、蔬菜等产业,着力打造富有特色、服务健全的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

    资源整合高利用。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实施方案》为统领,充分研究和利用各类涉农政策文件,囊括小康六项行动计划、精准扶贫开发、退耕还林、“生态、水利、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新型农民培育、农村义务教育等各项工作,按照“合理统筹、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和“区域集中、项目集中、投入集中、效益集中”的原则,整合各类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合力,形成山、水、田、林、路综合配套的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区和生态农业观光园。

    主体培育提效益。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引导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真正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发展。现全区共有省级龙头企业9家、市级龙头企业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9家。充分采取公司(合作社)+村委+农户的运作模式,这一模式使龙头企业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主导作用,同时使公司(合作社)与农户利益紧密联系,进一步优化了主体培育机制,同时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经大河镇周家寨社区支书介绍了解到,明润专业合作社实施的“3155”特色经果项目,已完成葡萄种植1700多亩,蔬菜种植500亩,累计共完成投资近700万元,目前已流转145户农民土地,解决220个农民就业问题。采取群众务工,保底分红的形式,在3年后群众每亩可得100元保底的分红;由贵州国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拟投资9亿元实施的“3155”花卉项目,累计共完成投资近8000万元,现土地流转合同与镇、社区、村民已签订完毕,土地流转金已发放到村民手中,公司在实施项目的时候首先就地雇佣村民,使本地闲散劳动力就地成为产业工人,增加务工性收入,最低每人60元/天,每户年纯收入可增加2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