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刊登《为构建山地新型城镇化提供理论支撑——贵州山地新型城镇化发展论坛述要》

19.11.2015  18:59

贵州日报》刊登《为构建山地新型城镇化

提供理论支撑——贵州山地新型

城镇化发展论坛述要》

 

由省社会科学院与中社科(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承办的贵州山地新型城镇化发展论坛日前在贵阳举行。论坛旨在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重要讲话精神,为实现贵州构建山地新型城镇化提供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持。

与会者指出,贵州应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新在品质,从数量增长型的城镇化转化为品质增长型的城镇化;新在绿色,从粗放型的城镇化转化为资源节约型的城镇化,是绿色、低碳、生态和谐、环境友好的城镇化;新在市场主导,从由政府主导、层级制的城镇化转化为由市场导向的产业支撑、地域合理布局、在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新在城乡一体,推动农业现代化,从城乡割裂、城乡对立的城镇转化为城乡协调、四化同步、一体化发展的城镇化;新在协调,是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相协调,与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与大、中、小城市相协调,与人口积聚、“市民化”和公共服务相协调的城镇化。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特在自然山水田园湖泊温泉森林,特在清新宜人的空气,特在依山就势的空间布局,特在文化多元,特在人口流动与就近安置,特在山地特色的产业业态,特在绿色有机无公害为标准的现代山地高新农业、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养生产业、以节能环保低碳为主导的新型建筑建材业,特在对耕地的有效保护、与自然的有机和谐。

与会者认为,贵州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必须把握几个重要方面:一是经济集聚、收入增长必须要有产业支撑;二是迁入型城镇形成必须处理好农民工、农民财产权问题;三是人的成长和发展必须处理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问题;四是城乡关系理顺中必须处理好村庄整理和“农民上楼”问题;五是政府的职能转变等。

来自中社科(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委政研室、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发展和改革委、省社科院以及部分省属高校、市州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和专家学者与会。

 

 

  来源:11月19日《贵州日报》10版  编发:胡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