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致富 合作共赢

15.05.2015  16:33

编者按

        2014年12月,万达集团正式帮扶丹寨县,开启企业帮扶贫困县新模式,为丹寨县锌硒茶、生态猪、教育等注入发展动力,促进  丹寨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如今,贵州将这一模式在全省进行推广,安排12个大型国企帮扶12个贫困县,这些企业将给贫困县带去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畅通的市场、丰富的信息,同时,将发挥自身优势,与帮扶县进行项目合作,帮助贫困县发展的同时,实现企业发展,从而激发贫困地区发展的活力,带动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侯美传(丹寨县委书记):

万达集团帮扶丹寨县成效显著

        2014年12月,经国务院扶贫办促成,万达集团与丹寨县达成帮扶合作,正式开启民企扶贫新篇章。此次帮扶,万达计划五年内在丹寨投资10亿元,实施产业、教育、就业扶贫,实现人均收入翻番、整县脱贫。

        随着万达帮扶开启,激发出丹寨县自身发展的内力。去年以来,该县强力推进扶贫开发,在抓好精准扶贫、雨露计划等工作时,重点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围绕“6个1”平台推动产业发展。大力推进金钟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初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特色食品、电子应用为主导产业的新兴经济开发区。特别是在装备制造产业上,丹寨县以兴富祥为龙头,吸引、带动了上下游27个产业项目入驻,建成投产21个,形成了炼铁-铸造-机加-钣金-光机-装配-专用设备的全产业链,2014年装备制造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亿元。先后被列为贵州省“511”民营经济示范园区、贵州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贵州省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和全省十大样板示范产业园区。在农业发展上,已引进香港培力集团、恒道丹林蓝莓、清华科技园涵龙铁皮石斛、浙丹食用菌、俊建黑毛猪、广东苗都蛋鸡养殖等23家全省全州农业龙头企业,投资10多亿元。目前,建成畜禽高标准养殖基地4个,高标准种植基地5.79万亩,种植茶叶11.18万亩、蓝莓6400亩、中药材3.6万亩,生态养鸡50万羽。而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进驻,更为该县扶贫开发增添许多亮色,该公司将建利口酒、蓝莓果汁和蓝莓食品生产线各一条,年处理蓝莓鲜果1万吨、生产果汁1千吨、产蓝莓利口酒1万吨、蓝莓食品5百吨,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推进。在旅游业发展上,基本完成石桥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吃、住、游等配套建设,并晋级全省一百个重点示范景区,获“全省十佳特色城镇旅游景区”称号。同步推进王家、麻鸟、排莫、卡拉、扬颂、送陇等民族文化旅游村寨打造,投入300万元完成卡拉游客接待中心建设。201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0.6万人次,增速26.2%;旅游总收入2.9亿元,增速26.3%。

        各产业竞相发展,将丹寨推向发展的高速期。2014年,该县经济发展群众满意度排在全省第13位、全州第3位;全省贫困县经济发展实绩考核获A等次,排全省第13位、全州第1位。农民人均纯收入5867元,年均增长15.5%。

        根据万达帮扶丹寨计划,将建一座规模2000人的万达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一个万吨茶叶加工厂、建设年产5000吨硒米精加工厂,招聘1万名民工到万达施工企业务工。今年7月初,将启动万达职业学院、茶叶加工、硒锌米加工等第一批扶贫项目建设,今年种植硒米6000亩,预计产值1400多万元。

 

姜仕坤(晴隆县委书记):

围绕山地高效农业做文章

        晴隆县近年来以草地生态畜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羊、茶、果、蔬、烟”等特色产业,巩固和拓展肉羊、茶叶、薏仁米、蔬菜、烤烟、脐橙等6个农业基地,基本建成了晴隆县草地生态畜牧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现代高效茶叶示范园区、海权肉羊加工厂、马铃薯精淀粉加工厂、薏仁米加工厂等5个龙头企业,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晴隆县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改变传统扶贫模式,变“给贫困群众端菜”为“群众点菜”,围绕山地高效农业做文章,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实施精准扶贫,计划到2020年减贫11.3万人,全面实现同步小康。

        下步晴隆将抓好产业支撑,一是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按照“政府推动,农户主动,市场拉动、科技带动”思路发展草地畜牧业,到2019年,全县养羊数量达到100万只,人均  3只羊,人均增收4500元;二是发展茶叶产业,计划到2019年,实现户均2亩茶,全县建成茶园面积16万亩以上,茶叶产量5000吨,综合产值超过8亿元,人均增收2500元;三是发展薏仁米产业,到2019年实现户均2亩薏仁米,全县薏仁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实现产值4.5亿元,人均增收1500元。

        二是强化企业帮扶,加强与贵州中烟公司对接联系,加大扶持力度,力争获得结对帮扶的贵州中烟工业公司支持,每年给县里新增1万担烟叶种植收购计划,到2019年新增5万担以上,并建成2个基地单元,实现农民人均增收400元以上。

 

杨游明(务川自治县县委书记):

让企业帮扶加快群众脱贫步伐

        务川现在有6.67万贫困人口,其中5.33万人可以帮扶,1.33万人需要民政兜底。大企业帮扶务川,可以直接提供资金支持,解决贫困家庭就业,以市场化的形式把贫困地区的资源和企业技术和资金结合起来,推动产业发展,增强老百姓的发展信心,加快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在此之前,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市奉贤区对口帮扶务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挂帮务川,省发改委、经信委对口帮扶务川,对口帮扶单位特别是省领导、省发改委、省经信委帮助我县协调或落实项目400余个、资金近16亿元,吸纳11万农民就业,9500多人入城。

        然而,对务川而言,开放比改革更重要、更紧迫,因此,务川把承接上海对口帮扶作为开放抓手,进一步加强与上海等长三角地区的深度合作,将开放培育成为扶贫攻坚的强大引擎。先后到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开展各类招商引资活动9次,签约资金70亿元,到位资金18亿元,积极谋划建设1个承接对口帮扶产业园区,努力培育外向型经济,实现借力发展、借梯发展目标。

        今年一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6亿元,增长16.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6100元、1500元,分别增长14%、16.7%,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尽管如此,基础设施滞后、产业部不发达依然是务川贫困的客观因素之一,贫困地区需要大的集团来帮扶,带动产业腾飞,让贫困人口在高度发达的产业中实现自我发展。因此,务川将主动积极对接帮扶企业,打造彼此合作共赢的产业平台,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

 

贺代宏(榕江县委书记):

与帮扶企业合作共赢

        按照省里安排,瓮福磷矿集团结对帮扶榕江县,我们将迅速与瓮福磷矿集团主动对接,主动沟通,把县里当前扶贫工作中的想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工作思路与瓮福磷矿集团进行对接,力争对脱贫工作重点、工作计划、阶段的工作目标尽快达成共识,根据每个工作的节点,对结对帮扶工作进行调度,有安排、有部署。针对结对帮扶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经验及时加强信息的沟通,有序推进。

        而企业帮扶更重要的是在农业产业发展中更好地对接市场,为老百姓找到致富路子,对农产品加工提供帮助。在帮扶中实现双方合作共赢,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同时,企业的市场理念对县里的扶贫工作方法、措施有很多启示,可以按照市场经营的模式,突破当前扶贫工作的局限性。企业的介入,会使原来对扶贫模式、扶贫资金的使用、扶贫项目的发展按照市场经营模式,发挥市场作用,很好地将扶贫对象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目前,榕江有10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约为33%。国有企业结对帮扶后,无疑为榕江县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强了整县脱贫的信心。

 

徐德祥(紫云自治县委书记):

借助大企业  建示范项目

        紫云自治县由中国电网公司进行帮扶,我县主动对接公司,把紫云需要扶贫的项目、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沟通汇报。让中国电网公司对紫云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判断,从而结合其优势,制定帮扶紫云的决策。

        双方对接后,共同搭建一个平台做好帮扶工作,该平台将承担项目谋划、争取项目支持的功能,使其成为项目建设的重要载体,然后将无能力、无资金、无技术、无劳动力的贫困群体作为双方重点扶持的对象。

        在此基础上,以集团帮扶带动,做一些示范性、引领性项目。而且以自身优势和特点作为扶贫、脱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企业帮扶进入紫云,可以按照紫云的优势和企业自身的特点,让集团拓展自己的业务,也可通过开发、项目投入增加实现企业发展。支持企业创办经济实体,取得效益后支持紫云扶贫开发。

        企业扶贫不只是来输血,而是让地方能够产生造血功能。国有大中型企业到紫云,除了资金上的支持,更多的是希望技术、市场、管理能够进入紫云。

 

刘建平(赫章县委书记)、孙逊(赫章县县长):

抓住机遇  酝酿崛起

        赫章是全省13个经济发展困难县之一,同时也是国家扶贫开发的5个示范县之一,作为这两个“之一”,赫章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现有16.8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在22.3%。近几年来,赫章县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社会保障兜底,扶贫开发取得一定成效,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57元。今年赫章计划脱贫5.6万人,新的大企业结对帮扶,将给赫章带来全新的动力。

        赫章县县委书记刘建平说:“盘江控股集团是一个煤炭企业,赫章正好煤炭资源丰富,而且没有进行大面积的开发,是煤炭开发的‘处女地’。而盘江控股集团的进入,将会推动赫章县煤电经济快速崛起。

        企业对赫章最大的扶持是产业扶持,是项目扶持,所以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赫章将会和盘江控股集团进一步对接,而双方的优势对接定能碰撞出火花。

        赫章县县长孙逊表示,将借助企业集团帮扶的契机,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33668”工作措施,巩固基础教育,补齐学前教育、高中教育的短板,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围绕“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力争在贫困家庭,用三年时间解决1万人的职业教育问题。

        围绕山地资源和气候资源,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进一步深化核桃产业,发展草地畜牧业,打造特色经果林产业。围绕民族民间文化和旅游资源,抓好旅游产业扶贫。而产业扶贫的关键在于通过工业解决就业,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就地转移农民,提高产出率,通过旅游业老百姓的收入。同时抓好兜底扶贫,即社会保障扶贫,今年社会保障标准提高到2580元,赫章将进一步摸清保障对象,真正地把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等纳入保障体系。通过三个轮子一起转实现赫章的扶贫工作目标。

 

王之政(从江县委书记):

打好扶贫攻坚战

        此次会议,省委省政府为贫困地区指明了发展方向,理清了发展思路,规划了发展路线图,让大家的信心更足,从江县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方案,打好这一场扶贫攻坚战。

        从江现有13万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扶贫攻坚任务重。此次企业帮扶的安排,从江希望从智力方面获得更大的帮扶,智力帮扶包括两大块,即信息和市场。现在农村发展最缺乏的就是市场信息,而企业自身有这方面的能力和优势。有一个企业家曾经说:“企业富了不算富,带动老百姓富了才算真正的富。”所以希望能在帮扶中更多获得企业提供的市场信息,解决农村发展信息滞后、市场渠道不畅难题,同时借鉴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理念。

        事实上,从江县更希望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给县里带来以大健康产业为主的项目,通过项目发展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从江自身的资源很丰富,无论是文化旅游资源还是农产品资源,项目的引进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在企业帮扶基础上,从江县今后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抓好扶贫攻坚战略:第一,坚持做好产业发展工作,下大力气抓好产业富民工程,坚持精准扶贫,解决贫困地区老百姓的生活问题。第二,坚持“拔穷根”,从江穷就穷在劳动力素质低,要打好扶贫攻坚战,就必须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第三,坚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

 

任廷浬(沿河自治县委书记):

让群众在项目发展中致富

        沿河自治县是武陵山片区扶贫示范区的核心区域,贫困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设施滞后,通村路、通乡路,通畅率达不到80%,并且是铜仁市十个县市区唯一没有通高速的。目前,全县有19.71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30.12%。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沿河县由乌江开发公司结对帮扶,这是对沿河县莫大的支持。乌江开发公司是省内知名的企业,在很多方面都有优势。因此沿河县将主动与其进行对接,商议、规划好项目建设,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和具体办法。

        此次帮扶,沿河更看重的是乌江公司运用企业的方式,并结合“造血式”扶贫模式,与地方进行合作开发项目,有的项目可以运用市场运作让企业得到发展的同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这种“造血式”的方式是长久的、双赢的,老百姓融入到企业项目当中,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当然,“造血式”帮扶方式也需资金的扶持。

        在帮扶中,希望企业实地对县情进行深入调研和了解,弄清楚有哪些方面的产业项目能够作为企业发展的方向,让地方特色与企业优势相结合,用企业的手段,针对性地进行项目开发,共同发挥帮扶效果。

        当企业入驻后,其管理理念将对地方干部思想观念的改变起到促进作用。沿河也将用企业先进的理念武装干部的思想,促进干部和群众致富观念升级。

 

刘东明(道真自治县委书记):

狠抓产业发展  着力改善基础设施

        道真是全国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之一,属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省发展困难县,全县总面积2157平方公里,辖10镇4乡83个村(社区),总人口35万人,其中仡佬族17万人,苗族9万人。2002年,我县被列入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当时绝对贫困人口3.09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5.58万人,14个乡镇中有贫困乡镇11个,原277个建制村中有贫困村182个。2014年底,按照2736元的新贫困线标准,全县有贫困人口  4.65万人,贫困发生率15.4%;小康实现程度82.9%。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在晴隆召开扶贫开发重点县结对帮扶会议。一方面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扶贫攻坚同步小康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真抓实干的精神,是在原有扶贫工作基础上的再创新、再增力;另一方面,也是对我们重点贫困县的鞭策和鼓舞,在感到温暖的同时,内心感受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重托。我是从福建宁德来的干部,承蒙省委信任,到道真担任县委书记。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秉承习总书记要求的“弱鸟先飞”的意识,“滴水穿石”的精神和“马上就办”的作风,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苦干实干,扎实推进33668工程,主动对接帮扶企业茅台集团,狠抓产业发展,着力改善基础设施,精准识别、精准分类、精准措施、精准脱贫,有信心、有决心决战决胜、减贫摘帽、同步小康的攻坚战。

 

方俊(册亨县委书记):

借力企业  做强产业

        近年来,册亨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扶贫开发的历史机遇,决战贫困、后发赶超、同步小康,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14年,在全省1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经济发展增比进位中,册亨县排第4位。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96亿元,增长16.2%;财政总收入完成3.96亿元,增长23.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370元,增长13.8%。但册亨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善,仍处于全省13个发展困难县之列。全县贫困人口9.4万人,占总人口的40.8%。

        交通、水利、城镇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近年来,册亨县多渠道筹集资金,全力推进交通、水利、城镇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通村油路建设力度,目前已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目标;抢抓国家水利部定点帮扶的历史性机遇,开工建设册亨水库、丫他水库、者述水库和三岔河水库,切实改善工程性缺水问题。以“5个100”工程为抓手,抓纳福新区和小城镇建设,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在产业方面,册亨县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发展“林业、畜牧、蔬菜、甘蔗、水产”五大特色产业。目前,全县“一纵一横一环”产业长廊初具规模,种植甘蔗12万亩,蔬菜12万亩,有林地面积24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3%。大牲畜存栏6万头,生猪存栏10万头,羊存栏11.68万只,水产品2000吨。循环经济园区发展初见成效,已入驻企业16家,201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7亿元,增长16.9%。

        由于册亨县受到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滞后、自然条件差、历史欠账多等诸多因素制约,全县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而贵州省开启的国有企业帮扶贫困县,为册亨县发展带来新活力。册亨借助国有企业的优势,结合县域优势资源,在“林业、畜牧、蔬菜、甘蔗、水产”五大产业寻求支持和合作,抓好产业集群发展,围绕特色产业开发,积极培育灵芝酒、蔗糖、木材、油桐、油茶、畜产品、中药材等加工业,力争引资建设规模较大的木材精深加工企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户增收,财政增效。通过产业扶持等一系列措施,让全县9万余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黄波(关岭自治县县长):

借助企业优势  开发自身资源

        大企业帮扶贫困县,最终落脚点是产业帮扶,目的是对贫困县的资源进行整体打包开发和包装,无论工业、小城镇建设,还是农业资源开发或旅游资源开发都有良好的机会。而通过产业帮扶,才能够达到带动农民致富增收、脱贫致富的目的。

        因此,立足大企业帮扶,关岭立足县情,梳理思路,发觉优势。关岭除了煤炭已经探明储量外,金属镁非常丰富,但一直都没有做过普查和鉴定,关岭将借助帮扶大企业之手,做好矿产资源普查,再通过帮扶企业引进战略伙伴,实现矿产资源、旅游、农业资源开发利用。

        尽管近年来关岭引进大量客商,但镁资源等方面的企业几乎空白,如果有大企业牵引,或许更能找到战略伙伴。而这样的帮扶必须区别于以往的帮扶模式:修一条路或一个学校。这没太大的价值,新型帮扶模式更应该把关岭的自身资源优势和大企业的市场优势结合起来,通过大企业进行市场定位、资源梳理、项目包装、项目推介,建立平台。同时鼓励企业做教育慈善事业。

        在企业帮扶新思路下,关岭借助大企业发展思路,让干部用抓企业的眼光来抓扶贫开发,转变干部发展理念,树立市场化服务意识。

        这次会议是一个“相亲会”,关岭会主动把需要帮助、支持的东西拿出来,不能被动地等着企业来帮助。企业进来后,请企业一起对资源进行梳理和定位,然后包装项目、寻找合作伙伴。项目落地后,企业再帮助邀请项目上下游产业链相关投资者前来投资,形成产业聚集效应。通过这样的共赢发展帮扶模式,最终到2017年实现全面小康,让全县8.6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郑成芳(纳雍县县长):

依托企业  决战贫困

        省委、省政府选择十二家国有大型企业来帮扶十二个重点贫困县,这样的模式思路新、办法实、效果好。国有大型企业有实力,贫困县需要实实在在的帮扶,如果这样一对一的进行整体帮扶,企业就能够集中精力、集中资金、集中人才,促进整个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当然县里要积极与企业沟通、积极对接,共同来决战贫困,同步小康。

        纳雍县贫困人口21.51万人,贫困发生率22.52%,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纳雍2017年要实现“减贫摘帽”。大型国有企业帮扶纳雍,给纳雍扶贫开发注入了活力,我们将凝聚全力,力争实现既定目标。

        首先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到全县发展的大局中来谋划;其次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行推进;其三把精准扶贫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一定抓精准;其四把中电投集团结对帮扶纳雍作为打好扶贫攻坚这场硬仗的一个契机。

        纳雍是国家级贫困县,要真正实现决战贫困、同步小康,任重而道远。因此,纳雍将抓住机遇,落实与帮扶大企业的对接工作。然后梳理有关项目,特别是产业发展,为产业找市场,让农业产业生产科学化、基地规模化、发展产业化、质量标准化、经营市场化,用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的办法来抓扶贫、抓农业。在基础设施方面,打通乡村公路、完善水利灌溉设施,抓好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用“造血式”的方式来扶贫。

        在纳雍,城镇化、工业化做得比较好,煤电资源丰富,几年前和企业的一些合作为纳雍打下了基础。如今的纳雍以四个定位来打造旅游业:鸽子花城、生态茶乡、苗舞圣地、侗天纳雍。在企业的帮扶下,“别有洞天”的纳雍通过进一步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一定会实现共赢。

 

何正祥(望谟县长):

借助外力增强内生动力

        省委、省政府将望谟县列为全省实现同步小康最困难的县份之一后,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农科院等多个省直部门立即进驻望谟县开展帮促工作,通过整合部门资源和力量,各部门拧成一股绳,合成一股劲,有力促进了全县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以这次中国移动贵州分公司结对帮扶望谟县为契机,借助外力增强内生动力,在今后的扶贫开发中,我们将围绕“抓基础、上产业、提素质、惠民生”思路,以“三高两铁一港口”为重点,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抢抓水利部帮扶机遇,全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在产业发展方面,望谟县立体气候明显,生态优势突出,具有在不同海拔和气候区域发展特色农产品的优势。首先,像抓工业一样来抓农业,围绕草地畜牧业、核桃、油茶、火龙果等优势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并打造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其次,抓好新型工业和飞地工业,做好特色产品加工,加快望谟在义龙试验区的飞地工业园区发展,通过农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进而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再次,挖掘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发展第三产业,加快推进“中国布依城”城市综合体建设步伐,加快蔗香临港经济开发试验区建设,建设成一个总体规划面积83平方公里,吞吐能力近期达到每年1000万吨,远期每年3000万吨的规模,集现代物流体系、临港工业体系、现代旅游产业品牌为一体的现代化港口,打造为“珠江上游第一大港”和“西南地区最近的出海港”,承担起珠江上游水陆运输的枢纽功能,打通西南地区连接珠三角地区水运通道,使其成为望谟乃至黔西南州的经济大动脉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抢抓省委省政府集团帮扶和国有大型企业帮扶机遇,提升干部群众素质,改变发展观念,增强发展自信,同时加大民生投入,进一步改善民生,确保在2020年望谟如期实现同步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