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改革开放投资 三大引擎力推工业“半年红”
深化改革 筑巢引凤 投资建设
三大引擎力推全省工业“半年红”
引入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后,贵州安远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重焕生机,今年预计销售1万台新能源纯电动轿车。
安远的动作,折射出贵州省工业经济发展的新态势——改革、开放、投资三大引擎共同发力,驱动全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进而实现总体趋势向好、结构调整加快、效益水平提升的“半年红”好成绩。
今年上半年的一组数据,印证了贵州工业活力强劲: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941亿元,累计增速9.7%,位居全国第三,并保持逐月回升态势;工业投资完成783亿元,增速16.7%,回升0.3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一。
解读数据攀升背后的深层原因,皆因改革、开放、投资三大引擎马力足、后劲大。
改革激活力。贵州省通过紧抓电力改革“牛鼻子”,逐步释放改革红利。电改强化了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互利共赢,稳住能矿产业基本面。今年全省电力直接交易签约电量417亿千瓦时,占大工业电量80%以上。上半年实际完成交易电量157.8亿千瓦时,企业平均电价下降0.1286元/千瓦时,减少电费支出20.3亿元。电力直接交易推动原材料行业稳定生产,带动工业用电量、铁路货物发送量等指标好转。
开放引实力。通过实施100个产业园区成长工程,入驻园区企业和项目不断增多。上半年,全省工业园区新签约项目数1114个,新入园项目数1033个。电子、装备、纺织等承接转移的重点行业均实现快速增长,尤其是纺织在去年大幅增长37.2%的基础上,又实现22.6%的增长。
投资挖潜力。随着华润六枝电厂、百纳威手机生产线、贵钢短流程等重点项目“开花结果”,上半年全省新建成投产3000万元以上项目182个,预计这些项目年内可形成产值65亿元以上。
改革、开放、投资三大引擎共同发力,促使贵州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显著。
工业经济逐步由下行震荡期进入稳定运行期。
1至6月,贵州省有效扭转工业增速的走向趋势,有5个月的单月增速环比上升,二季度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初现企稳回升的苗头,复苏的势头好于全国。
新兴产业逐步由起步孕育期进入快速发展期。
全省坚持不懈培育新兴产业,各种新业态和新产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已经成为工业增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特别是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83.6%,在重点产业中增速第一,集成电路、智能手机、液晶电视产量均高速增长,高端装备、医药、石材、饮用水、精制茶等产业百舸争流,竞相崛起。
各地深入推进“100个产业园区成长工程”,把工作重心由铺道路、建厂房转移到招大商、引项目上,上半年引进落地1033个产业项目,包括一大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项目,陆续形成新的企业和现实生产力。上半年,全省新入规企业714户,绝大多数都落户园区,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由部署动员期进入红利释放期。
全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实施“百企引进”、“千企改造”等28项重点任务,出台近80项政策措施方案,为企业降低综合成本300多亿元,强有力地稳住了工业运行基本面,实现开工、用电、效益均回升向好,尤其大工业用电量6月份比1月份增长20多个百分点。同时,工业经济所有制结构、轻重结构、产品结构也日趋优化,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越来越优,转型升级的基础和势头越来越好。(记者 王璐瑶)
[责任编辑: 刘昌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