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潮头立浪尖
改革潮头立浪尖
——镇宁法院“破冰”司法改革小记
改革需要智慧、勇气,改革更需要担当。今年3月,镇宁自治县人民法院被省、市定为司法改革试点法院后,从改革设计到筹备“破冰”试水,各个环节推进扎实有效。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党中央的要求,更是镇宁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镇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朝俊如是说,坚持回归“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基本司法规律,镇宁法院明确了改革的重点和内容。
目标既定,内容明确,镇宁法院司法改革“破冰”之举拉开序幕。
审判去行政化 法官裁判担责
“审而不判,审判者的权责失衡”,针对现行审判运行模式的缺位错位,镇宁法院推行审判长(主审法官)负责司法制度改革,初步建立一套权责清晰、权责统一的审判运行机制,发挥主审法官的才智,激发审判团队的工作积极性。
“这样一来,让我们审判者的权责更加明确清晰,这对审判者的能力要求更高了”李朝俊说。也就是说,谁审判谁负责,如果一旦出现错案,到任何时候都可以追究到人。
对此,镇宁法院通过公开、公平、民主、竞争、择优的方式,正式遴选审判长(主审法官)6名,主审法官7名,同时,压缩机构,打破法官职级和当前利益格局,将原来的11个审判机构重组成刑事审判、院机关民商事审判、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立案审判、行政审监审判及执行工作6个审判(执行)团队,7月1日正式运行。
促进公平正义 改革横边纵底
“我们改革的目标是促进司法公平正义”李朝俊介绍说,改革必然涉及权责平衡、利益均衡、能力与职级等方方面面,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和担当。
这就不管是对干警个人还是对整个审判的能力还是素质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就连院长、庭长过问监督,都必须记录入卷,留下痕迹,以便今后的备查追责”李朝俊说。遵循司法规律改革只是镇宁法院强化司法公正提高审判效率确保司法廉洁的一方面。
同时,镇宁法院更加注重培育培养、科学管理和文化引导。强化干警的核心价值观,鼓励尽职担当,勇为善成;注重干警司法水平、能力提升的培养。
改革激发创造力,亮点频闪。而今,镇宁法院的网上办案、电子流程审判管理实现审判流程节点有效监控、网络工作绩效月份分析研判、裁判文书上网公示、电子卷宗与纸质卷宗同步形成等备受称道。
改革彰显成效 激发工作活力
改革成功与否,用实绩说话。镇宁法院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后,今年1至11月,全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715件,审结了1515件。在全省、市法院设定的19项主体工作考核指标中,镇宁法院有11项重要指标在全市法院排名单列或并列第一。
改革促进司法公平公正,突出司法为民,温暖人心,赢得民心。而今,群众满意度预测评满意率为96.77%,比去年提升2.1个百分点,排名全市法院第一名。
改革提升效能,鼓舞人心。“改革必然会碰到困难,也会带来阵痛”李朝俊说,通过改革,司法干警的责任心和干事的激情蒸蒸日上,但是一些客观问题还是给改革带来一定影响,比如说干警职级、经济待遇低,审判责任重、工作压力大,科技装备落后等问题。
李朝俊表示,镇宁法院将攻坚克难,用创新发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继续扎实有力地推进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干警的工作能动性,更好地开展审判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罗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