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贵州综合广播)昨天(7月17号),坐落着抗战时期极具规模的战时医疗救护中心——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的贵阳图云关,迎来了一位101岁的“故人”,一段尘封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的往事也浮了出来。请听贵州台记者袁格格的报道。
录音【压混汽车停靠】
记者袁格格: 随着一辆“桂A”号牌的商务车缓缓停靠在贵阳市森林公园门口,101岁的老人宋鸿基在家人的搀扶下坐上轮椅,慢慢滑动到图云关旧址纪念碑前,静静地凝视半响,老人的眼眶慢慢红了,喃喃道:
宋鸿基老人
录音 【宋鸿基老人】: 啊,图云关是我的一生的故乡,虽然离开它已经有70年了,但是还永远不能忘记。所以今天来这里呢,想着来看看大家,看看这儿……
记者袁格格: 熟悉的景致,再次到来的心情却跟第一次踏足完全不同。1944年底,跟随着前线医护队从贵州独山撤出,当年30岁的宋鸿基来到了贵阳图云关。一路上在黔桂公路上目睹了众多因为冻饿交加而横尸路边的难民,宋鸿基再也迈不开前进的步伐,1945年毅然决定加入当时设立在图云关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
录音【宋鸿基老人】: 图云关就是一个革命的熔炉,锻造出不少的医生护士。我们以图云关作为起点,涌向祖国的各条战线,救死扶伤。尽了一点责任,这是我们当医生,应该做的事。
记者袁格格: 没有固定的一日三餐,吃点野菜顶了一天又一天;累了,就在四壁透风的茅草屋里冰冷度过。在难民医院行医期间救过多少病人、睡过多少天的茅草房,宋鸿基已经不记得了。日本战败投降后,1945年8月初,宋鸿基便跟着大部队,到达了广西,从此安居下来。然而,阔别图云关70年来,宋鸿基却仍记挂着他救治过的一对母子。当时,这位母亲带着她8岁的小男孩逃到贵阳避战,不幸得了斑疹伤寒最终病逝,孑然一身的小男孩被贵阳医学院收养。宋鸿基这次回访的一个心结,就是想要找到这位曾经的“小男孩”。宋鸿基孙子宋尧华:
宋鸿基老人的孙子宋尧华
录音 【宋尧华】: 这个小孩非常可怜,我爷爷这次来还想找找这个小孩的信息,但估计由于时间久远,这方面留下的资料也非常少,但是如果他还健在的话,现在也已经是一个接近八十岁的老人了。
记者袁格格: 红十字旧址、“小男孩”的下落。这些往事,宋鸿基念叨了70年,也被孙子宋尧华记录成了文章——“祖国青山依然在,夕阳红照老兵装”。如今陪伴着爷爷重返故地,宋尧华心中也涌出阵阵激动。
录音【宋尧华】: 对我们年轻一辈来说,老人家的这种精神就是,当国家危难的时候,国家需要你站出来的时候,你能站出来。我爷爷呢,他总觉得他只是一个救护人员,跟那些在抗日战场上流血牺牲的、在一线拼杀的那些战士们比起来微不足道,他就说他做了一个医生应该做的事情。
记者袁格格: 同样心潮澎湃的还有原贵阳市政协副主席杨永楦,她的父亲曾经是宋鸿基老人的战友,也同为图云关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的医生,所以杨永楦对这段过去也有着深沉的情感。回忆起自己的老父亲,杨永楦握着宋鸿基老人的手说:
杨永楦
录音 【杨永楦】: 图云关给我们的故事是永远讲不完的,把我们红十字的会徽啊,让它熠熠生辉,给我们红十字添光加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