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不再收返程“空驶费” 收费乱象能否根治?

16.04.2016  15:03

央广网北京4月1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近些年,各地频发“天价急救”事件,给急救车原本的公益属性蒙上了灰尘。究其根本,收费标准缺失无疑是主因之一。近日,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卫计委以及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联合印发了北京院前急救有关项目价格的通知:从5月1号开始,北京救护车计价里程按照实际载客里程计算,以计价器显示里程为准,无计价器的救护车辆不得收取救护车使用费,救护车收费乱象有望得到改善。

救护车出车打表计费,不再收取返程“空驶费

根据规定,以后北京的救护车出车打表计费(像出租车一样);不再收取返程“空驶费”;而且无论120还是999,都执行统一标准。在具体价格方面,3公里以内收取50元,3公里以上的,每公里7元,不足1公里的按1公里计算。价格不统一、计费问题多的院前急救价格行为将进行“标准化”。此外,在5月1号后,一些高档救护车的费用和普通救护车一样,不再加收其他费用。而且,急救机构不能因为收费问题影响院前急救服务。从5月1号开始,这项价格政策将在全市范围内统一实施,无论城区或者郊区,无论是120还是999,都将执行。同时,此次还把现行的“随车出诊费”项目调整为“院前危急重症抢救”项目,价格保持在每次40元不变,并由原来的个人自费改为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的报销范围。

负责医疗急救工作已有五六年时间的浙江省永康市医疗急救中心主任胡刚宇对于北京从5月1日起统一急救车费用标准这一做法非常赞同。浙江永康从2013年开始便对救护车统一安装计价器,并根据浙江省统一规定按照来回“双程”每公里2元的标准进行收费,如果折算成单程的话每公里收费4元,低于北京将要实施的收费标准。胡刚宇说:“以前的话,很多地方都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那么存在这种乱收费或者说不合理的收费吧。我们统一标准收费以后,可以杜绝这种情况。安装计价器,里程费这块就都比较明确了,他只要出车,那么计价器按下去到任务执行完了,这个救护车的费用就出来了。

各地频发收费乱象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急救车都是有偿服务的。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收费也不一样。很多城市的正规急救车收费项目中,包括车费和治疗费。这其中,医疗设备、药品等治疗费是“大头”,也是最容易隐藏猫腻的:很多时候救护车的提供方并没有说清楚这些费用的明细。有故意不说清楚的,也有觉得不说也没关系的。

在河南省许昌市,有些医院出一趟救护车价格挺高。许昌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主任严慧玲介绍说,目前河南省院前急救费用主要分院前急救费、救护车费、是单架费三块。“院前急救非单次收费是40块钱,这里边包括内脏衰竭、外伤、烧伤的抢救,但是现场或者转运途中做了化验、 特殊检查、治疗、药品以及用血液了,是另外收费。”对于一些乱收费现象,患者家属的反应也都类似:着急看病,越快愈好;即便价格不合理,也只能忍忍。很多人挂在口头的一句话是:只要人没事,一切都好说。

甘肃兰州的一位李女士曾经叫过救护车,直至今日,有些事她还是犯嘀咕:

因为120急救中心没有明确的标价,人家给你收多少就得给人家给多少。但是这应该给老百姓有个明确的标准,应该怎么收费,拉上人应该怎么收费,空车跑一趟应该怎么收费,都应该有个明确的标准。”对此,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院院前急救部部长郭学慧对救护车使用费的制定进行了解释。“标准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救护车费,出一次车在5公里之内50块钱,如果超过5公里,就是按照每公里2块钱按往返计算。然后我们院前急救费,每个患者每次诊次是200元,包含了出诊医生的出诊费、诊查费、监护费、检查、化验、治疗,都含在里面。特殊的救治,耗材是要单独的收费,但是单独收费都是要按照定价零差率收费,都是有标准的。

医护人员也有尴尬和无奈

刘医生是某大型医院急救中心的负责人,从事急救工作已经17个年头,提起急救工作面临的尴尬,刘医生直摇头,道路拥堵,运送困难等等难题,往往让救护中心的医护人员身兼急救医生,交通民警、搬运工等多职。“一个是咱们车辆没有意识说给你躲,所以咱们就慢。到了患者家中,空巢老人特别多,没有几个亲属朋友在身边的,医护工作者怎么能给他搬下来。

自身面临困境的同时,社会上很多私立医院也在违规设立救护车,这种救护车存在着救护设备不全,医护人员缺乏相应救护资质等问题,给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危害。刘医生说:“救护车必须有规范。原则上救护车就是有一个统一的调配,而且救护车辆上必需携带除颤仪、呼吸机、吸痰器、喉镜、氧气必备的这些东西都必须得有,医护人员都正规得有证,临床经验多少年。

根据国家相应规定,救护中心采取先救人后交费的原则,部分患者在急救康复后拒绝缴纳急救费用,“逃单”现象经常发生,急救中心“只能哑巴吃黄连”,没有相应的办法予以追回。同时由于工作强度大,待遇低,几乎所有的救护中心都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难题,而2007年出台的急救收费标准已经难以满足现在的急救需要。提高救护人员的待遇,增设救护人员人身意外险,让救护人员不能救了人而寒了心,这也是许多和刘医生一样的医护人员们的心声:“能理解我们的辛苦,对于咱们这一级急救中心来说,政府这块给一定的补偿也好。让他们觉得有点干劲有点热情。

黑救护车”愈演愈烈

在调查中记者还发现,近几年,“黑救护车”的发展势头迅猛,能明显感觉到已形成了一定规模,成了一个利益至上投机获利的行业。一家医院保安告诉记者,天气好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家属带着病人坐他们的车离开,不过那多半是些放弃治疗的病人,想落叶归根。

据了解,一辆正规的急救120救护车,除了车身张贴有红十字和急救医疗标志、车顶配置警灯外,车内用于抢救病人生命的关键医疗设备也一应俱全。除此之外,同车的急诊医护人员更将竭尽全力地在车内完成一系列应急急救处理措施,为病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反之,一辆“黑救护车”,从改装到购买随车急救设备成本充其量也仅为万元。“有一张简易的病床、几幅医用手套、碘伏、棉签和一个药箱,这些大概就是标配。还有随车的,看着年纪很轻的估计是医学院的学生,也没什么临床经验。”仅凭“黑救护车”的“硬件、软件”远远达不到处理突发状况。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病患家属,早点送医救人应该是他们首要考虑的事项。如果能请来正规救护车,不少人还是不愿贪小便宜的,但问题是有些病患医院方面接送不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护工告诉记者,进了重症监护室的病人,离死亡最近,医院有规定,病人死后就不能被拉出院了,正规救护车也不可拉死者。“使用救护车的患者大概分两类:第一类是危重病患者,需尽快急救急诊的;第二类虽然不是危重病人,但需要专业车辆解决交通问题的。”他说到。

国外经验借鉴

在日本,急救电话和火警电话一样,都是119。因为急救工作被法定列为消防部门的工作之一。也正因为如此,在日本,叫急救车是不花钱的。这也导致日本人在很多小病小灾,完全不需要急救车出动的时候,也拨打急救电话,造成了大量无用出动。横滨市的一位70多岁老太太,一年叫救护车次数就达到124次,让消防部门不堪其扰。日本社会曾经讨论对出动救护车进行收费,但并未得到民众普遍支持。

美国时事观察员杜剑锋透露,在美国急救车并不是按里程收费的,收费的标准十分复杂。往往是在一个城市里,市政府有急救车,但同时一些急救部门会雇佣一些私人公司来运营急救车,这样收费标准就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不一样。美国急救车服务在收费的时候并不是像使用出租车一样按照里程收费,往往是车的行驶是一笔费用,但同时费用更高的是从患者家里到医院的过程中,急救人员在车上为患者进行的一些比如说吸氧、打点滴、注射等医疗服务,不同的人乘坐相同里程的急救车往往收到的账单会差距很大。而且,在美国,医疗保险往往不能涵盖急救车的所有费用,只能涵盖一小部分。这也意味着所有有患者在使用了急救服务之后就面临着巨大的财务上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