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教育合作为中国与东盟人文交流注入动力

05.08.2016  11:07

    新华社贵阳8月4日电(记者骆飞)来自老挝的甘绍铭目前是贵州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尽管远离故土,但来华一年多的他并不孤单,因为贵州大学来自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有近千名,他们亲切地称呼这里为“第二故乡”。

    甘绍铭说:“在这里学习和生活得到很大帮助,尤其是有很多东盟同胞在一起学习,学校还专门举行东南亚美食文化等活动,丰富了我们的留学生活。

    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学生来华留学,他们中不少还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奖学金,学成归国后进入重要岗位工作。同时,中国和东盟以青年留学交往而带动的跨境教育合作越来越频繁,内容也日趋丰富。

    据了解,贵州大学作为“中国教育部政府奖学金院校”,近5年来该校东盟留学生数量逐年增长,累计达960余人。来自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的常年在校留学生近200人,占长期留学生总数的65%左右。

    “留学生在这里能进行汉语进修及读本科、硕士和博士,专业涉及计算机、法律、旅游、经济等。”贵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张成霞说,从学校毕业的留学生回国后基本都能找到工作,其中大部分在政府机构、银行、学校等任职。

    在此间举行的第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中国东盟跨境教育合作对话”是嘉宾参与讨论的重要话题。中国高校通过积极设立留学项目,吸引东盟国家学生来华留学,让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增进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了解,逐渐成长为继续推动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新生力量。

    同时,中国相关教育机构和项目积极“走出去”,将国内优质的教育理念、师资水平等带出国门,与东盟国家展开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助力中国与东盟国家教育水平共同发展,增进相互了解。

    记者从中国教育部了解到,东盟是中国境外办学最集中的地区,双边跨境教育合作项目多,留学人员交流频繁。目前已经有3个境外办学机构,30个境外办学项目。截至2015年,中国到东盟国家的留学生人数达到12万,而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的人数已经达到7.2万人。

    据了解,中国政府支持高校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在厦门大学、贵州大学和广西民族大学分别设立3个东盟研究中心,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中国高校已开齐所有东盟国家语种。

    今年4月份前往柬埔寨考察的贵州省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国际交流办公室主任文佳介绍,中国-柬埔寨幼儿教育培训中心目前已在该校挂牌成立,这一切源于柬埔寨学前教育急需人才培养和教学理念的输入,而其所在学校具备的资源正好能够满足。

    文佳说:“双方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展合作,今后将互派人员交流学习,在扩展教育外援的同时,也积极推动中国教育理念和文化走出去,增强双方了解。

    跨境教育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尤其是跨境教育,部分学校走得快一点,还有部分学校处于初级阶段。同时,文莱、柬埔寨等教育系统官员认为,应加大力度打破学历认证与学分互认等壁垒,并开展适合于国家及国家需要的教育项目,推动跨境教育合作更务实。

    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建立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面向未来,加强教育交流合作,是打造中国-东盟关系新支柱的优先方向。

[责任编辑: 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