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上的公共文化服务——记上海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新华网上海5月3日电(记者孙丽萍)在上海郊区嘉定,一朵“文化上海云”开始服务百姓公共文化需求,从虚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的大展,到全区共享的网上书海,以及在线“秒杀”社区文化中心的热门演出、讲座、亲子活动门票,公共文化服务正随网络时代嬗变。
近两年来,上海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大提速,当地正展开一系列探索,以高科技手段对接老百姓的文化需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社会治理,培育强健城市文化之魂。
“文化上海云”2016年整体建成
上海市嘉定区菊园新区文化活动中心最近推出的各类演出活动,包括戏曲、讲座、电影观摩,都是通过“文化上海云”来发布预约信息的。而随着“文化上海云”知晓度的提升,这些热门演出信息往往一经发布,短短半天甚至两三个小时,两三百张门票就被老百姓约完。
“过去社区文化中心搞演出活动,都是提前一个星期到每个居民小区去张贴纸质的演出广告,贴到弄堂、楼道里。上千张小广告,要三个人忙碌一整天。”菊园文化中心副主任王烨说,高科技和数字化手段让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发生巨变。
互联网潜力无限,菊园文化中心还想利用这朵“文化云”,网聚社区里所有热爱话剧的年轻人,成立话剧社团制作话剧剧目。
嘉定等3个区县已率先推出“文化上海云”服务。所谓“文化上海云”,是指上海综合运用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等技术,整合文化资源,统一提供一站式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人们只需登陆这朵云,就可以了解上海文化政务资讯,访问上海全市各类文化场馆,获悉所有文化活动,参与各类文化项目。据悉,2016年“文化上海云”将整体建成。届时,上海民众人人可以享受“云端”上的文化服务。
“市民文化节”打造文化平台
公共文化服务以其内容庞杂,往往如一盘散沙。在上海,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以文化滋养道德人心,打造城市文化软实力,以文化手段创新社会治理……这些课题都需要通过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加快实现。上海的做法是:创新出一个“市民文化节”,政府部门整合所有公共文化资源,统一设计、统一运行。
上海市民文化节是一年365天“不落幕”的公共文化节日,自2013年3月23日开幕以来,仅一年间就举办各类活动总场次超过32.2万项场,参与市民超过2600万人次。层出不穷的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创意、戏剧、收藏活动,包罗万象,几乎吸引了全城市民。
通过设计市民文化节的主题,上海全年的公共文化服务就有了方向,有了魂魄。今年上海市民文化节确定以“家文化——家史、家风、家德”主题,邀请市民踊跃参与“写家史、树家风、诵家训、传家风”,设计策划了1000余场家文化的讲座论坛,并将举办“家和万事兴——上海市民家族家庭故事大赛”,评选100户上海“最美家庭”。
层层推进弘扬核心价值观
上海社科院学者蒯大申指出,上海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程中,并不急于求成,而是通过深思熟虑的顶层设计,层层推进,搭建平台,形成眼下“资源多、主体多、办法多、活动多”的良性局面,弘扬核心价值观才能如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统计显示,“十一五”期间,上海总计投入逾100亿元建设公共文化硬件设施,解决以往投入不足的问题。而在“十二五”期间,上海对公共文化投入力度不减,目前社区文化中心已消灭空白点。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胡劲军认为,公共文化建设犹如培土,没有好的土壤,上面栽不出花、种不出树。重要的是,要在公共文化的土壤上面“栽什么花、种什么树”。
“传统文化的根还在,并没有死亡,只不过是‘老根、盆景’。我们用公共文化的新鲜土壤,不断浇水,为传统文化培根固元,开出新枝新芽。政府部门有这种理念,公共文化就可以发挥作用,以文化人、以德化人,不再是空话。”胡劲军说,上海在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程中忙而不乱、越忙越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