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对新人重庆桃花源交拜结发 共举汉式集体婚典
图为汉式集体婚典现场。陈超摄
图为外籍人士着唐制婚服行周礼。陈超摄
中新网重庆5月2日电 (刘贤 蒋青琳)“予我三天·还你千年”第二届重庆酉阳桃花源大型传统汉式集体婚典2日在桃花源景区盛大启幕。此次活动由中国新闻社重庆分社、酉阳桃花源旅游投资集团、共青团酉阳县委共同主办。99对新人穿汉服、执古礼,在秦晋遗迹“世外桃源”结发束情,共许百年盟约,领略传承千年华夏汉婚之美,镌刻下独一无二的爱情记忆。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汉服是华夏礼仪的必要组成部分。汉代服饰的庄重、唐代服饰的典雅、明代服饰的清丽都将在此次正统的周制婚典中展现。”据中国新闻社重庆分社副总编辑郭虹介绍,此次99对新人分别着古代正统周制、唐制、明制婚服和妆仪,同台演绎中华传统汉婚古仪,再现中国作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舒缓庄重的乐曲声中,99对新人依次入场。沃盥礼、对席礼、同牢礼、合卺礼、交拜礼、结发礼、完婚告文,一系列汉婚古仪让人顿生穿越之感。在沃盥礼中,新婿新妇洁手洁面,象征着精神的洗礼,以纯洁的心进入新生活;在同牢礼中,新婿新妇同席而食,宣告从此合为一家,无论富贵贫穷,都相濡以沫、不离不弃;在合卺礼中,新婿新妇先饮半杯、再交换饮下剩下的半杯,代表相互信任;在交拜礼的互相鞠躬、跪拜后,新婿新妇剪下一缕头发合在一起,完成结发礼,代表未来血脉相溶、白头偕老、永结同心。
著名文化学者于丹教授亲临现场为99对新人证婚祝福。
“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他自己心中的桃花源。准确来讲,桃花源也许不是一个地方,而是心中的一个梦想。每个人都在幻想着有没有那样一种宁静、温馨,没有纷争、没有猜忌、没有烦恼,而只有黄发垂髫、怡然而乐的美好的地方。”于丹说,桃源这个地方,应该有相亲相爱的人们,应该有父慈子孝的门风,应该有很多好女人来诠释一个中国字。宝盖这个“家”字头,下面加一个“女”字,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家中有女才是安”。家里有这样一个好媳妇儿,公公婆婆的心定了,夫妻相爱了,以后有了孩子会把母亲当作最好的门风,这一切才是桃花源真正的意义。
“我们要把这次传统婚礼中各种礼仪的精神融入到未来的生活中。”即将在6月步入婚姻殿堂的朱中华和马杰这样告诉记者。今年26岁的马杰酷爱传统文化,平时喜读唐诗宋词,买书画。他与同校师妹马杰相爱4年,这次先后看到关于全球招募新人在桃花源举行汉式集体婚礼的消息,不谋而合地想到在自己的婚礼举行前,先体验一场传统婚礼。
朱中华说,“在桃花源这样人文气息浓厚、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我们参加这样盛大的婚礼,非常有意义。这将成为我们一生都难忘的美好记忆。”
“这种仪式很端正,并且自己也对汉服很感兴趣,去年就听说过有此活动,但遗憾有事没能赶来。”正在华南理工大学读研的赵凌今年坐了20多个小时的车从广州赶来,与在台湾大学读研的男朋友杨行一起,终于圆了汉式婚典的梦。
在99对新人中,有几对外国新人颇为引人瞩目。来自美国的Buzz今年61岁,与妻子Sandi都在重庆的高校任教。他说:“结发这一仪式很特别,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有力量。”
重庆酉阳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书记、县直机关工委书记唐鹏程致辞说,酉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土家摆手舞之乡、中国著名民歌之乡,中国土家文化发祥地。去年的今天52对新人在此喜结金赐良缘,时隔一年,四海宾朋再聚桃花源,共同见证99对新人结发束情、执手一生,共同领略千年华夏传统婚仪之美。举办传统汉服婚典,既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在全社会培育庄重节俭婚礼之风的倡导。在汉服活动展示中,植入当下积极的社会价值取向,推崇中国传统婚姻观表现出来的同甘共苦、相守一生的夫妻之道,进一步激发当代青年对婚姻、对家庭、对社会的当代和责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