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大学改名不应为掩饰出身

02.06.2015  17:10

    高考已然临近,全国的考生正在做最后的拼搏与冲刺。之后,他们便面临人生最重要的选择——到哪一所大学读书。

    选择大学,先看名字。但是,很多学生会被花里胡哨的校名迷了眼:某省美术学院、某省科技学院、某省能源学院、某省理工学院、某省工商学院、某省商学院,或者把“某省”替换为“某市”,也是一样的情况。

    某些学校起如此“高大上”的名字给人的感觉仿佛是公立名校,但实际上,他们的名字是后改的,叫这个名字以前,它们大都是职业学院,是民办高校。有人会说,民办怎么了?民办的也有好大学,麻省理工不就是“民办”吗?

    话是没错,但麻省理工学院“打小”就叫这个名字,叫了150年,它如今与哈佛、剑桥齐名。而150年来,它有太多的理由可以改名,但却始终坚持这“其貌不扬”的名字,其影响力却让多少公立大学望其项背。

    而我国有些民办大学的名字却是后改的,而且改了没几年。改得很彻底,很大胆,很淡定——特别像公办院校。而且,你发现,这其中的大部分名字是被公办院校“丢弃”的,如今却被某些学校拾起,仔细擦拭干净灰尘,贴到自己脸上。

    何以如此?

    名字者,招牌也。人之名也好,大学之名也罢,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改;且再普通的名字,叫得多,叫得久,便叫得响。俗话还说,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言之凿凿,掷地有声。大学之名,又何出左右?但是冷眼观潮,大学竟然独领改名风骚。

    改的是什么?

    改的是“出身”,以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掩盖民办的出身。有人可能不服此言,那么你看:“某某学院创建于2000年,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你看得出它的过去吗,你看得出它的性质吗?英雄可以不问出处,但你首先要成为一个英雄。

    人长大后,若嫌爹妈给自己起的名字不好,改个名,也倒不是什么大事儿。一些大学从专科升格为本科,“脱胎换骨”,改个名,也可以理解。但是欲借助一个堂而皇之的名字,行故意隐瞒出身之实,至少不是堂堂正正的大学之风;对于考生也是不公平的,是对考生选择权、知情权的漠视,全无英雄那般光明磊落的胸怀与人格魅力。

    名字与名气没有因果关系。名气者,影响力也。影响力不是楼、大门、门口的石头字或金属字。大学之影响力,是校园里学识渊博的教授、大师,是为社会培养了多少精英,为国家输送了多少栋梁,是智慧之光芒的灼灼其华,是社会责任的长久坚守,是良知与道德的经久传扬。没有这些垫底儿,谈不上什么名气;没有真正的名气、好名声,叫得再好听的大学,也还是会不自信。(许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