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时间改变了“黄金周”什么?
2015“十一”黄金周在热气蒸腾中结束了,“旅游”依然是长假最受关注的主题之一。
但相比之前的黄金周里随处可见的吐槽,今年相对安静了许多,甚至连让景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头疼的旅游副产品——垃圾——也有改善迹象。据报道,杭州西湖景区志愿者捡到的烟头数量连年下降,一年比一年干净。考虑到游客整体的持续增量,这意味着旅游者的素质在稳步提升。
这再次印证了事物的发展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旅游也不例外。一度傻大粗黑坐地起价性价比低的糟糕旅游越来越没市场,游客自觉追求“美”的意识崛起并潜移默化植入内心,旅游产品开发趋向精细优雅,旅游心理也越来越放松,文明出行成为“最美的风景”。
回头看黄金周这个舶来品,设计初衷是为推动“假日经济”,拉动内需聚拢闲钱。实际效果也是明显的,旅游业乘上了东风,对经济贡献量水涨船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待黄金周旅游的态度悄然发生着变化,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跃进,一些人不再被“黄金周就应该旅游”所绑架,更加自主地安排时间。
譬如有人选择深度休息。祖国幅员辽阔,到处都是人,与其去风景区看陌生人,不如“家里蹲”一下,好吃好睡,消除大半年的疲惫,反正假日里即便睡到日上三竿也不会有负罪感;
有人选择与家人在一起,给年迈父母捏捏脚、捶捶背,享受天伦之乐。笔者工作在南方,这次假期回北方老家后,老父的一句话坚定了以后有空必厮守他身边的决心:我今年60了,按照你一年回两次家的频率,我到70岁才能见你20次……痛哉斯言,还有什么比呆在父母身边共话家常乃至追寻神秘生命轨迹更幸福的事么?
当然,还必须重点提到一类人:他们“丧心病狂”地选择在假日里“充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奔腾时代,总有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一千倍,平时就只争朝夕地奋斗,长假里与小伙伴有共同时间在咖啡厅头脑风暴;至于准备考研的学生党、2016求职大军,更是要不舍寸阴,想都不想塞北江南的“温柔曲线”了。
时间真的改变了很多,旅游凸显出走向从容风雅的潜质,个体独立意识为长假增加多元色彩,黄金周的魅力在岁月洗礼中焕发出光彩。那不如让长假来得更猛烈些?(王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