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贵州三答

23.08.2016  17:35

挪穷窝靠政策 广安居有新业 先搬迁再植绿

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贵州三答

    桐梓县花园移民新村占地4.0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18.2万平方米,是该县集功能配套、管理配套、产业配套、政策配套“四配套”的最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来自13个乡镇的698户3210人,其中贫困人口560户2572人。目前,已经有203户841人入住。(王印 摄)

    这是贵州发展的难中之难——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贵州还有493万农村贫困人口。其中,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需要搬迁脱贫的贫困人口有130万,占农村贫困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是贵州农村“短板中的短板”。

    这是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的决策部署,贵州省委、省政府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新一轮脱贫攻坚的“当头炮”,挂图作战、挂牌督办,强力推进、务求必胜。

    这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战役——

    围绕精准对象、加快进度、落实就业、保障脱贫等关键环节,贵州率先启动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率先出台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补助奖励政策,率先统筹扶贫云国土资源云资源,率先实行易地扶贫搬迁督导工作常态化。

    2016年,贵州计划搬迁45万贫困群众。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和愿望能否顺利实现——贵州在一次次追问中,找到了自己的破题路径。

    没有家底,搬迁费用哪里来

    8月20日,遵义市播州区的移民安置点白龙小区,熊仕国、胡会美夫妇吃完早餐,换上工作服出门上班。妻子胡会美在白龙小区负责保洁工作,月薪1600元。丈夫熊仕国在附近一家工地当建筑工,一个月收入三四千元。这对夫妻告诉记者,如今一个月的收入比过去一年还多。

    熊仕国的老家在播州区石板镇柑子村,前面是崖,后面是山,巴掌大的几块苞谷地养不活一家人,熊仕国常年在外打工。

    搬家,过去熊仕国想都不敢想。

    2015年底,播州区移民局的工作人员入户调查,动员搬家。熊仕国直摇头:“前两年老父亲偏瘫,欠了五六万元债,哪里还有钱搬家哟!

    不敢想的事竟然成真。半年以后,熊仕国没有自掏一分钱,真在县城有了一个舒适的家。

    白龙小区是播州区最集中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熊仕国一家人住的是100平方米的安置房,每平方米价格1120元,房款加上装修,花了16万元。

    熊仕国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搬家账”:一家5口,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按政策规定,全家可以得到10万元住房补助;签订旧房拆除协议,全家可以得到7.5万元奖励。总数加在一起,17.5万元,够了!

    没有家底,贫困户搬迁,难的是钱。为了帮助贫困户顺利“挪穷窝”,贵州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实施了差别化补助和奖励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住房补助2万元,非贫困人口人均住房补助1.2万元;签订旧房拆除协议并按期拆除的,人均奖励1.5万元。鳏寡孤独残等特困户先由民政供养服务机构进行安置;不能安置的,由政府提供相应的安置房,免费居住。

    为了防止贫困户因搬迁负债而“增支”,贵州还制定了建房标准红线:城镇安置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农村安置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

    缺乏技能,维持生计怎么办

    8月10日上午,赤水市经济开发区新锦竹木制品厂加工车间内,陈书金熟练地将竹子放入机器,剖出一根根细长条。

    两个月前,这名熟练工还守着两亩苞谷地在家务农。

    过去一家四口住在赤水市元厚镇桂圆林村三组,山高坡陡,交通不便。

    “搬进城当然好,老人看病方便,娃娃上学不走远路。但除了种地,我啥也不会,没了土地,靠什么生活?

    虽然种庄稼一年收入只有五六千元,陈书金仍然觉得守着土地“踏实”。一提到搬家,心里直打鼓。村里的干部鼓励他:“别担心,只要人勤快,总能找到饭吃!

    搬家后半个月,陈书金找到了第一份工作,进入新锦竹木制品厂,“公司按件计酬。一个月收入两三千元,不成问题!

    陈书金居住的杨梅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位于赤水市经开区规划范围内,周边有新锦竹木制品、闽兴竹业、闽丰竹业、云泰家具、天云能源、浩城竹业等多家规模工业企业,可提供普工就业岗位1000余个。同时,该安置点紧邻严家河湿地公园、生态体育公园等项目,可提供60余个就业服务岗位,让搬迁户就近务工。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安置点所在的街道办事处已经帮助了15户26人就业或自主创业,其中包括两名残疾人。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标。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贵州提出:搬迁到城镇、产业园区和旅游景区的,必须确保每户就业一人以上;搬迁到中心村继续从事农业的,必须逐户落实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扶贫资金。同时,制订了培育产业带动一批、推动就业创业扶持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等措施,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后续发展。

    播州区白龙社区安置点已搬迁安置的36户170人中,有45人分别在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周边工业企业和建筑企业等实现稳定就业;惠水县探索“迁企融合”模式,把解决搬迁群众就业作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的条件之一;册亨县巧马镇建立“四方联建”共商平台,安置点周边园区各企业承诺在未来两年为搬迁群众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

    搬进新家的群众还与安置地居民享有同等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后,脱贫攻坚的其他政策措施也将继续适用搬迁贫困户,直至稳定脱贫。

    拆除旧房,土地复垦为的啥

    2016年,贵州开始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将50户以下、贫困率50%以上的自然村寨整体搬迁,贵定县云雾镇关口村破瓦组的4个寨子成为首批整体搬迁的自然寨。

    腰箩滩寨的8户人家最先行动,7月5日搬新房,9日拆旧居。

    故土难离。天未亮,很多村民便从30公里外的云雾镇安置点抄小路赶回家,就为了再看一眼祖祖辈辈居住的老屋。村民岑明富的眼里噙着泪水:“岑家在这个山坳里住了六七辈人。从今天开始,算是彻底走出去了!

    按计划,拆房后的老宅基地将复垦,全部种上经果林。

    复垦,种树,为的是还这些年毁林欠下的债。岑明富说,“看看周围几座山,铜钱粗的树都被砍掉。这一方水土已经养不活子孙后代了。

    由于山高坡陡,田土稀少,村民长年砍伐山林、烧炭谋生。

    烧炭维持了生计,却也戕害了山林。一个壮劳力,每年至少砍伐10亩林地;一年下来,一个村民组破坏林地至少1000亩!岑明富被自己算的账吓了一跳。

    旧房拆除复垦,既是为了避免“两头住”,也是为了生态修复。贵州把旧房拆除复垦作为硬性要求,并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在贫困人口人均住房补助2万元的基础上,自愿拆除旧房的,再给予人均1.5万元的奖励。

    具体工作中,明确提出了两个“同步”:一是在审批农户易地扶贫搬迁申请时,同步签订旧房拆除协议,在安置房交付并搬迁入住时一起落实。二是在核定搬迁安置规划时,由国土部门同步编制易地扶贫搬迁土地复垦项目计划书,结合增减挂钩政策,落实复垦措施。

    目前,贵州正在积极探索迁出地剩余土地的开发机制,努力实现移民增收与生态修复双赢。德江县整合退耕还林政策和山地农业开发政策,依托县扶贫公司对迁出地的原有土地进行打包开发,搬迁对象以承包地入股分红。织金县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移民户”的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已流转的土地占全县农村承包耕地的14.7%。(记者 樊园芳)

[责任编辑: 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