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苏特色种植富农家

29.10.2015  19:03

九间楼乡:紫薯鼓起村民钱袋子

本报讯记者张国辉通讯员刘芳报道:“种紫薯不仅效益好,田管也简单,明年我要扩大种植面积。”10月21日,刁玉杰说。

刁玉杰是乌苏市九间楼乡邢家庄子村村民,2015年种植了3亩紫薯。

刁玉杰说,紫薯亩产1.5吨,批发价每公斤5至6元,每亩紫薯纯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据了解,九间楼乡有多年种植红薯的经验。该乡独特的沙壤土很适合红薯生长,种植的红薯块茎大,外形光滑,特别好卖。

2015年,九间楼乡种植红薯面积3000余亩,其中紫薯占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九间楼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常洪江说:“我们乡的紫薯口味甘甜、沙、面,而且富含蛋白质,能美容健胃。

由于紫薯独特的营养价值和美容功效深受消费者的喜欢,每到紫薯收获的季节,就呈现供销两旺的良好态势。

九间楼乡紫薯不仅在当地声名鹊起,还远销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地。

紫薯的种植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育紫薯苗也成了农户们增收致富的又一“法宝”。

常洪江说,一个17平方米的土炕可育苗5万余株,按市场价每株0.1元算起,每个土炕育苗的纯收入可达4270元。

据悉,2009年,九间楼乡成立了九乡红薯产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商标。

不仅如此,合作社每年还同自治区粮食研究所合作,繁育新品种,从内地购进种苗,逐渐扩种、增大面积。

在引进新品种的同时,为保障红薯品质,九间楼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抗病虫害、提供技术指导,确保农户增产增收。

6.83万亩打瓜待出“

我家打瓜籽已经晾晒完毕了,就等着收钱啦!”10月21日,乌苏市百泉镇圪垯泉村村民马成林说。

马成林是村里的打瓜种植大户,2015年65岁了,身子骨却十分硬朗。

去年,马成林开始试种打瓜。由于打瓜产量高、效益好,让马成林尝到了甜头,2015年他又种了130亩地打瓜。

我家打瓜已经全部采摘、晾晒完了。现在,主要忙着打堆、包装、运送这些晾晒好的打瓜籽。”马成林说。

马成林抓起一把打瓜籽说:“你看,这些打瓜籽粒粒饱满,绝对可以卖个好价钱。

马成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5年家里种植了130亩打瓜,亩产量达110公斤,市场销售价格平均为每公斤11元,预计亩纯收入达500元,总收入可达6.5万元。

看到马成林种植打瓜的高效益,2015年,同村村民陈凡也在自家地里种植了73亩地打瓜。

陈凡想说:“没想到打瓜效益这么好。2015年打瓜籽最高销售价达12.8元,我可得抓紧时间卖,争取卖个好价钱。

百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郭永强说:“我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始终把发展经济效益高,适销对路的特色种植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点来抓。2015年,我镇打瓜种植面积达2146亩,由于气候适宜,管理措施到位,打瓜长势旺盛,目前已全部收获完毕。

记者从乌苏市农业局了解到,2015年,乌苏市种植打瓜6.83万亩,主要分布在古尔图镇(场)、西大沟镇(场)、甘河子镇等13个乡场镇。

截至目前,乌苏市打瓜已全部采摘、晾晒完毕,出售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树木种植铺就致富路

10月22日,乌苏市八十四户乡五道桥村经济绿化林种植户张尚江正在给大、小叶白蜡树锄草。

我之前从事过十多年的木材生意,改行种树也快十年了。”张尚江说。

2006年,张尚江开始种树,从最初的8亩地,不断扩大种植面积。2013年,张尚江在五道桥村承包了53亩地,栽了5万多棵树苗。第二年就产生了经济效益,预计5年的时间,这块地的纯收益就可达200万元。

张尚江说:“起初,我投资了9万元,5年后收益翻了10倍,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而且种树还省事。

据介绍,张尚江种植的树种包括山桃、红叶海棠、白蜡、夏橡等近10个品种。他还通过引进内地的新品种,和当地品种嫁接培育出适合本地生长的树木。

目前,张尚江的树木种植面积已160余亩。

做过木材生意的张尚江有不少的老客户,成材的树不愁销路,主要销往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地。

每年的树苗销售也能给张尚江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这让他种树的信心更足了,他一边抓住经济绿化林市场需求的商机,一边积极发展林木种植,带动周边更多农民种树,让大家的钱袋子一同鼓起来。

像张尚江这样种树致富的农民在乌苏还有很多,马景山就是其中人的一位。

2012年,马景山在哈图布呼镇承包土地,种了500亩树,仅去年卖树苗就获利20万元,随着树苗不断长大,每年收益都会翻倍。

据悉,乌苏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周边城镇绿化经济林需求量大,越来越多的农户走上了种树的致富路。截至目前,乌苏市种植经济绿化苗木近4000亩。(通讯员 李艳荣 张国辉 李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