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精准扶贫给职业学校带来始料未及的变化
新疆职教精准扶贫带来始料未及的变化—— 260名高中生“跳槽”读中职
2014年9月,在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第一中学上课两个星期后,阿力米热·阿不都做出了一个令很多人难以理解的决定——放弃在一中就读普通高中的机会,选择到一条马路之隔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就读。
不仅仅是阿力米热·阿不都,在2014年和2015年两年时间里,洛浦县第一中学有260名高中生放弃自己的“大学梦”,选择到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学习职业技能。
启动“托管”模式,南疆职业学校来了“领头人”
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南疆四地州人口占全疆总人口40%以上、占全疆贫困人口80%以上、占全疆农村人口50%。“毫无疑问,就业是南疆最大的民生工程。”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玉鸿说,“如果一家有一个孩子读职业学校,毕业后一个月挣3000块,一年3万多元,比农民收入高。职教精准扶贫是可行的一条路。”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新疆农职院一班人的肩头,总有一种卸不下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李玉鸿看在眼里的,是南疆职教的弱小。他思考的,也是如何破解南疆职业教育难题。
2014年,一次机缘巧合。正为职业教育发展遇到的困难发愁的洛浦县县委书记王玉军遇到了李玉鸿。二人的想法一拍即合。王玉军提出,由新疆农职院全面“托管”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也就是说把这个学校“送”给新疆农职院来办,而不是简单的“帮扶”。
虽然县里有反对声,但洛浦县委、县政府坚持选择“托管”模式。王玉军说,帮扶只是一种“友好”关系,“托管”则变成了责任,二者大不一样。
就这样,2014年,新疆农职院全面“托管”了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随即,一批“领头人”来到了这个地处南疆腹地的职业学校。
开出六个“药方”,让“托管”学校强起来
然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让他们始料未及。
一方面,投入1个多亿、硬件一流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仅有100多个学生,教室里空空荡荡,面临倒闭。而另一方面,老百姓眼巴巴盼着自己的孩子能在家门口学习职业技术,希望孩子能掌握一技之长,脱贫致富。
新疆农职院“托管”之后,专门组织力量对学校进行调研和诊断,针对性地开出“药方”。
李玉鸿和新疆农职院院长王毅给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开出的第一个“药方”:选派一个好校长。2014年8月,卡哈尔赴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担任校长。同时,学校还选派两名干部作为副校长,与洛浦县当地选派的优秀干部一起,按照“3+2”模式组建学校新的领导班子。
第二个“药方”,是构建一个好机制。通过建立院县联席、相关职能部门联席的“双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制定托管的配套政策等。“建设一批好专业”是新疆农职院开出的第三个药方。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洛浦职校改造了服装设计与制作等传统专业,新增了畜牧兽医、园林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逐步建立与区域经济相匹配的专业体系。
王毅告诉记者,新疆农职院还在托管学校构建“三个不断线”人才培养模式,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实践技能教育三年不断线。这是新疆农职院开出的第四个“药方”。第五个药方是“打造一支好队伍”,新疆农职院五措并举,采用“派”“带”“引”“兼”“援”等方式,让被托管学校师资队伍强起来。同时,通过“第六个药方”整合县域职业教育资源,积极开拓实习就业双基地,深化校企合作。
学生满校园,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职教
县里的职业学校被新疆农职院托管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洛浦县的家家户户。刚走进高中大门的阿力米热·阿不都,回家把想读职业学校的想法告诉了父母。
“孩子这个想法,也正好是我的想法。”阿力米热·阿不都的父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之前是因为县里的职业学校太差,才没送孩子去读。如今,托管带来了新变化,让我看到了希望。”
托管学校之后,新疆农职院提出了“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确保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全部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然而,没想到大批本来在高中就读的学生,选择放弃普通高中,来到职业学校就读。短短两年,县一中就有260名学生“跳槽”上中职。“如果不是因为办学条件限制,不得不婉拒的话,会有更多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读职校。”卡哈尔说。
2014年,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招生1030人,一年后稳定率在95%以上。这一变化,让洛浦县委、政府十分高兴。“校园满了,人气旺了,文化氛围浓了,吸引力增强了,学生不愿离开学校了。”王玉军说。
在托管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同时,新疆农职院又先后托管了喀什地区疏附县职业技术学校、莎车县职业技术学校、莎车县技工学校。目前,4所被新疆农职院托管的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1.3万余人,稳定率达98%。
“托管,让学院付出很多,一批干部舍小家,长期工作在数千里之外的基层。同时,学院额外承担了人员花费等开支150多万元。”李玉鸿告诉记者,“但是,看到南疆职业学校火起来,老百姓高兴了,我觉得这些都值了。”(记者 蒋夫尔)
《中国教育报》2016年2月22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