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需要多方均衡助力

22.02.2016  11:07

    新能源是2015年中国汽车行业最热的一个词汇,无论是在乘用车市场还是商用车领域均是如此,而且相关附属配套设施也在快速发展。在发展动力继续释放和惯性作用下,2016年新能源依旧会大热,产品销量也会继续快速上升,如北汽新能源2015年销售2万余辆,2016年销售目标则为6万辆,其他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销售目标也有不同幅度的上涨。

    新能源汽车大热不但带动了整车销售,附属配套产业也在快速发展,不过却呈现出无序和不理性的一面——作为电动汽车必要设施的充电桩,其建设和运营对资本开放,建设数量上去了,但效果不尽如人意。有的充电桩在单位内部,外部车辆无法使用;有的充电桩建在停车场,慢充七八个小时,电费很少,但停车费要几十元,充电成本实际还是过高。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还处于摸索、试验、推广阶段,环保、实用、便利和性价比高是其被认知、被接受的基本条件。而且整车与附属配套设施属于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之中有任一方面拖后腿都会阻碍其整体发展,对配套设施依附度更高的新能源汽车更是如此。

    不可否认,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各种附属配套设施也会快速发展起来,市场作用会逐渐显现。但目前新能源汽车还处于萌芽状态,产品也不够成熟,这一阶段需要各方的助力,而且要均衡用力。目前,各方面对整车的支持力度比较大,而且相关标准也在逐步完善,但附属配套设施尚处于“各自为政”的发展状态,最基本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标准也才刚刚发布,其他方面目前更无标准可循。相比较而言,附属配套设施与日常使用紧密相连,甚至会左右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不佳的使用体验既无法建立产品满意度,也无法形成好的口碑传播。

    当下,新能源汽车附属配套设施建设、运营应受到更多的关注。首先,应建立健全的相关标准,这是基石,只有完善的标准才能提升设施的通用率和使用率。其次,在新能源汽车规模还不大的前提下,资本进入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在初期投资不见成效的情况下,会阻碍后续资本的进入,应给予一定的扶持手段。第三,在使用环节应考虑现实情况,减轻使用者的财务负担,尽可能提供便利的使用条件;在附属配套设施建设使用中可以借鉴分时租赁的思路,从产品特性出发给出解决方案。

    当下发展新能源汽车,特别是附属配套设施,还应更多赋予其公共属性,将之视为一种基础设施来对待。(何立军)

[责任编辑: 刘昌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