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旅游家支招:青岩古镇未来要把握“舍得”
近日,青岩古镇旅游文化产业升级专家高端论坛在青岩古镇北大门广场举行。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国家信息中心旅游研究规划中心主任石培华,贵州省政府参事、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学院院长张晓松,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总建筑师罗启德,成都市传统文化保护协会会长、古建园林高级工程师张丽君四位专家共济一堂,围绕“青岩古镇的特色与亮点”、“青岩古镇未来发展的重点”、“古镇旅游产业面临着哪些挑战”等话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与交流,为青岩古镇的旅游品牌形象定位、发展重点和应该避免的误区提出了许多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
青岩应该是一个能让人感怀乡愁的地方
“当今社会因为灵魂跟不上脚步所以很多人不快乐,这种快节奏和紧张的生活方式使许多人希望寻找一个能够让心灵安放之地,一个怀旧、温情而慢情调的古镇是许多人向往的生活方式,而青岩古镇恰恰是可以提供这样一种生活方式的地方。它的品牌形象定位应该是创造一种边界的游离生活,通过对自然田园和传统文化的感怀,从而找到未来的超脱。”石培华说。
而这样一种品牌形象要在全国打响并走向世界,基础设施的提升必不可少。张丽君说,青岩古镇此次的提升改造工作很好地将核心区保护住了,将大量配套设施布局在古镇外围,将古镇的保护和发展、旅游的静态参观和动态参与、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张晓松则认为,道路系统的完善对于青岩古镇的发展来说更为关键,因为它极大地缩短了人们在城市快生活和古镇慢享受之间的距离。人们可以在最短时间最快到达目的地,又可以在这里呆下来慢慢享受,消磨生命中的快乐时光,这是现代社会很多人心向往之的生活方式。
“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相比,青岩古镇田园风光的打造略显薄弱。”张晓松指出,田园风光是乡愁文化的核心所在,小镇要用田园来滋养,必须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让山更绿风景更优美,这样的小镇才会让人更加心向往之。石培华则认为,除了古镇外部大范围的绿色空间外,古镇内也要注重立体的绿化,不光需要房子古色古香,道路干净整洁,还需要处处见绿,将自然风景融入古镇。
文化传统的活化和物化是关键
“印度有一个叫瓦拉纳西的古城,虽然城市里看起来很有些脏乱差,但是它却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到来,就是因为它有着5000年的历史和非常独特的文化。”张晓松说,很多人看到古镇,只关注建筑形式,其实古镇不应该是死去的建筑遗产地,而应该是生机勃勃活态的生活着的小镇。
张晓松说,青岩古镇当今最迫切的任务是怎么让民俗生活、传统的生活方式活起来,对小镇的历史故事和文化进行更多的挖掘和讲述,从而让外来游客充分体验到。比如青岩的豆腐就可以大做文章。可以讲述豆腐的历史,六百年前如何随着军队与宗教进入,最出名的王家豆腐怎么做的,如何销售,里面加入了怎样不同的配料制作出不同的产品,光是一个小小的豆腐就可以做出一系列的文化产品来。这样才能把历史和精彩的丰富的生活呈现并且融入外来游客的生活。
石培华也强调说,改造后的古镇形态上变美了,漂亮了,但是还需要挖掘和激活传统文化,让死的文化变成活的,变成人可以参与和体验的活的文化,通过文化的挖掘来丰富旅游业态,才能真正让人们愿意在这里留下来,细细品味传统和文化的魅力。
警惕过度商业化带来的冲击
“古镇发展不应该避谈商业,商业不羞耻,商业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任何古镇都是商业繁荣的结果,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商业繁荣的沉淀,但是我们要讲度,舍得二字对青岩古镇很重要,未来的商业开发一定要慎重、再慎重。”石培华说。
他认为,青岩古镇的改造升级必然会吸引大量游客进入,在带来巨大商机的同时也会有对传统文化造成巨大冲击,这将是青岩古镇未来面临的比较大的挑战。在面向未来蓬勃发展、热情澎湃的同时,我们必须要把持度,把握“舍得”,把握好商业的尺度,空间的尺度和开发的尺度,要有科学旅游可持续的发展观,不能在一时的利益诱惑下迷失自我。
“在青岩古镇这么大跨度的建设、发展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能够冷静地思考,目标必须非常清楚,这个小镇不是只建完了物质基础就结束了,必须要恢复成一个活生生的历史文化古镇,一个能让人放松身心的好地方。古镇是要挣钱,但是不应该单纯以挣钱为目的,要以游客得到最好的体验与感受、东道主受益、传统文化得到保护以及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等等为目的,当所有人都朝着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去努力时,付出和收益就成为自然而然的结果,旅游开发才不会成为涸泽而渔,古镇这个珍贵的文化资源才能世代保留下去。”张晓松说。
本报记者 艾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