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下 有“黔人”

31.08.2015  08:58

无人机下 有“黔人

——记贵州无人机研发团队

无人机发烧友在观山湖公园练功。

唐赟正在解说该公司的第四代六轴无人机。送变电公司供图

    吴东俊是贵州都市报特约摄影记者。

    最近,这个摄影师却迷上了无人机,因为这个小小的机器可以飞到空中,进行航拍。这是以前他自己没有尝试过的角度。

    这里的无人机,是一种由无线遥控设备或由程序控制操纵的无人驾驶飞行器。

    他的朋友圈里面,几乎每隔几天,就会出现用无人机拍摄的贵州某个地方的俯瞰图,比如坝陵河大桥、筑城广场等。这些个从“上帝的角度”看到的贵州地标,变得不一样。

    在航拍世纪城时,他的无人机坠落,最终失联,在痛惜了几天之后,他再次购买一台新的无人机。

    和吴东俊一样,贵州正涌现出一大批无人机的使用者,并且人数呈不断增多的趋势。他们用来航拍、测绘、矿产资源勘探、灾情监视、交通巡逻、电力巡线、治安监控人工降雨等。

    专门从事无人机销售的贵州斯凯威科技有限公司数据显示,2013年该公司的产值是107万元,2014年是300万元,而2015年预计超过1000万元。

    事实上,早在14年前,贵州民间就已经出现无人机的使用了。

    “第一代”无人机主要用于电网架线

    唐赟从2006年就开始玩无人机。

    当年从空军航空大学毕业,所学专业是电气自动化的他,一毕业就到隶属于中国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的贵州送变电工程公司工作,这个公司的主要工作是为电网架线。最初的4年,他都是在一线操控无人机。

    他操控的第一个无人机,便是公司在2001年引进的飞艇。其作用是将电线从一个铁塔拉到另一个铁塔,被称为“飞艇放线”。

    飞艇是这个公司第一代无人机,价值20万元的飞艇不仅昂贵,其缺陷也很多,飞艇自重2斤,充上氦气之后,长度达到6.5米。这意味着,这个大家伙在搬运的时候,是极其麻烦的,需要大卡车运输,抬上山还得好几个壮汉。

    除此之外,“使用一次至少需要两天的准备工作”唐赟说,充一次氦气的成本是3000元,并且只能使用一天,晚上就要将氦气放掉。

    “由于这是一个大球体,其抗风性差,遇到风强一点的天气,牵线就可能失败。”唐赟说。

    尽管如此,飞艇依然给电力放线的工人带来极大的便利。此前没有飞艇,放线的工人得先在两个铁塔之间砍出一条宽5米左右的通道,然后再将重达一吨的钢丝绳拉上铁塔。这样做的弊端是,破坏了树木植被,如果遇到峡谷,还有可能用掉一个月的时间。

    参加工作后的唐赟开始参与飞艇的研发和改进,最短的时候达到5米,还让其成为国内首个在4500米海拔飞行放线的无人机。

    同样在2006年毕业的还有张睿昕,在贵州大学学工商管理的他,毕业之后便和另外两个伙伴凑了10万元,在大西门开了一家航模店。

    他喜欢航模,尽管没有什么实际用处,但他喜欢操控航模在空中飞行,这也是个技术活。当时,贵州喜欢航模的人并不多,这是一个“烧钱”的爱好,一个航模的价格在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一旦坠落,基本上钱就全砸里面了。

    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个喜欢航模的少年,在后来的日子里,会在贵州的无人机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巧合的是,同样在2006年,汪滔在香港科技大学的学生宿舍内,创办了深圳大疆创新(以下简称“大疆”)。这个名字后来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无人机行业中都是响当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