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刊登《产业兴城奏响绿色旋律》
《贵州日报》刊登《产业兴城奏响绿色旋律》
惊蛰过后,雨水渐多。春雨洗过的扎佐镇野花苏醒,杨柳吐绿。
在扎佐人眼里,近几年扎佐变大了不少。
2005年,扎佐还是一个面积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小镇,人口1.1万。如今,扎佐镇面积已经突破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万左右。2014年,扎佐镇城镇居民人均收入26393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2567元。
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扎佐镇在短短几年里聚起如此高的人气、财气?
“产城融合的小城镇建设之路是扎佐实现跨越发展的‘引擎’。”扎佐镇党委书记田江涛回答说。
山在城中,城在绿中,扎佐的产业兴城之路奏响绿色旋律;产业兴城,产城互动,绿色扎佐以工业为翼走出了一条跨越之路。
建设聚力
新型小镇靓丽绽放
风拂过扎佐镇边的国有林场,郁郁葱葱的树木窸窸窣窣,小镇在它们的注视下,开启了她的华丽转身之路。
以“规划引领”建设,扎佐镇结合自身实际,按照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整洁、宜业宜居、工业强镇、旅游兴镇的目标,从地理区位、功能布局、产业支撑等方面进行规划。
《扎佐镇城镇总体规划》、《扎佐镇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扎佐镇中心城区城市设计规划》出台,扎佐镇打造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工矿园区型小镇跃然纸上。
科学的规划让明天的扎佐备受期待。今天,正在蜕变中的扎佐更加振奋人心。
按照基础设施优先的原则,扎佐镇加大投入,聚力“8+X”项目,小镇焕然一新。
宽阔笔直的大道蜿蜒延伸,一张越来越便捷的路网正在快速编织;建成并改造提升的扎佐卫生院、民生医院和林场医院设备齐全,医疗条件大大改善;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日处理1万吨污水处理厂,让扎佐可持续的美多了一重保障;公立幼儿园、留守儿童之家、寄宿制学校环境陆续完工……
2014年,扎佐镇“8+X”项目完成投资25.756亿元,共完成“8+X”项目21个,6个项目正在建设。
57岁的付修祥住扎佐镇珍珠河社区。跟着他的脚步,映入眼帘的社区让人眼前一亮。
幽静的道路两旁,高楼林立,落地窗把阳光反射得格外明亮。老人们三五成群地散步健身,小孩嬉笑打闹的声音四处飘荡。
付修祥对现在的生活很是满意:“住着的是漂亮房子;出门是干净的马路;生病了,不远处就是医院,设备还很齐全;孙子上学很近,环境很好;办事也很方便。”
付修祥话里的办事方便,是指在珍珠河社区内的社区服务中心。
社区服务中心里,合作医疗窗口、社保窗口、就业失业等窗口一字排开。
前来咨询就业培训的居民感叹说:“要换做以前,还不知道得跑多远呢。”
走在扎佐镇上,干净的道路、漂亮的居民楼、绿化地里,绿草依依,扎佐小镇正绚丽绽放。
产业发力
经济强镇雏形初显
林场深处,坐落扎佐镇的德昌祥药业有限公司一片安静。人未到,浓浓的中药味已先入鼻。
“中药的生产过程总结起来不过就是两个步骤而已:熬药,然后制成药片或者颗粒之类的。”副厂长吴睿用简洁生动的介绍提炼出了中药生产的流程。
制片室里,压片的机器转动不停,成型的药片源源流出,有工作人员不时进入随机取样。吴睿告诉记者,取出的样品是要拿去称剂量的。
“这是维C银翘片,包上糖衣之后,包装起来就是成品了。”跟着吴睿的脚步,来到外包车间的时候,与其他车间的安静相比,这里异常的忙碌,员工们熟练地做着最后的包装整理工作。
素有“黔中药谷”之称的扎佐镇,丰富的药材资源吸引了24家药企落户。
“工业化是城镇化最重要的动力和支撑,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既能做大做强产业,又能做美做靓城镇。”田江涛说。
围绕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扎佐镇着眼建设西南绿色特钢城的目标,重点抓好特钢、橡胶、医药食品、现代物流等主打产业,促进“四化”同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生产总值600亿元。
截至2014年底,扎佐已投产规模企业58户,创办小微企业34户,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0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1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5%以上。完成财政税收3.85亿元;提供15000个就业岗位。
工业园区的发展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更带火了扎佐的服务业。截至2014年12月,扎佐镇共有个体工商户2550户。
镇域内已建成全省唯一的18洞标准高尔夫度假中心、野生动物园、景阳森林公园等十余处景区景点,每逢节假日,游客纷至沓来。
重大项目、大型企业的入驻发展,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小城镇集聚,产城互动、产城融合的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
以工业为引擎,扎佐正在一步一步接近“黔中经济第一镇、西南绿色产业城”的发展目标。
产城融合
百姓就地实现城镇化
因贵钢落户小堡村,干了32年农活的樊经林成为拆迁户,住进了珍珠河社区,从农民转身成了市民。
听见记者前来采访,樊经林主动带着记者参观了自己的新家。阳光透过明亮的落地窗和飘窗,在家里洒下一片明媚。整洁的房间处处透着温馨。
樊经林热情地带着记者在自己家里“转悠”,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从来没想到我的日子也能过得这么幸福。”
看着窗外的阳光,樊经林说,要是在以前,这个时候他应该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翻土,准备播种。“一年四季,忙忙碌碌,只能靠卖点洋芋、折耳根,换点生活费。”
搬进城,上了楼,没了地,樊经林一家人的生活却过得越来越红火。在德昌祥药业有限公司的包装车间,儿媳刘红艳忙碌着给药品做最后的包装。手脚利索的她,包装速度迅速。
“我们这是计件工资,速度越快工资越多。”刘红艳一边跟记者聊天,手里的活却一点没受影响。
“一个月也能有2500元左右的工资,比种地划算多了。”对于目前的生活,刘红艳很是满意。
樊经林告诉记者,儿子在搞装修,一个月收入也很可观。
“我每个月有1250元的养老保险金,生活开销绰绰有余。”樊经林说,这样的日子过着很舒心。
接近下午四点,樊经林起身,准备去附近的幼儿园接孙子回家。
“要是在农村,哪有机会上幼儿园啊。”樊经林乐呵呵地说。
在黔轮胎厂门口,一大排摩托车整齐地停放在一起。“这是附近居民的,镇上很多居民都是我们的员工。”企业负责人介绍说。
“我们还有很多在建项目,建成后将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田江涛说,在扎佐镇,产业与城镇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城镇若是缺乏产业,就没有生命力。产业需要城镇为她的发展提供后续服务。”
来源:3月30日《贵州日报》10版 编发:林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