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 让贵州工业“独具匠心”
工业崛起,好风正劲。贵州抢抓经济发展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转型的关键“窗口期”,通过十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正奋力擘画我省工业发展新图景,全面激发贵州工业经济发展新活力。
工业振兴,匠心为本。如今,贵州省十大工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朝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不断迈进。而支撑这一宏大事业的精神内核,正是爱岗敬业、踏实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工匠精神。
于细微处见精神,在实干中建伟业。我省十大工业产业成就了一群不平凡的劳动者,他们虽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脚踏实地、爱岗敬业。他们技艺精湛、勇于创新,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树匠心——用热爱和专注铺就事业底色
正如“伟大的观念”离不开“扎实的手艺”。对年轻人来说,青春是亮色,专注是底色。于新时代的贵州人来说,亦如是。人生的质量和事业的高度都离不开热爱和专注,皆需要用匠人匠心这股劲儿去耐心打磨。
从三峡电站到港珠澳大桥,从神舟飞船到中国“天眼”,在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都能看到贵州钢绳产品。成功,绝非偶然。从产业引领者到国际标准制定者,靠的是一代代贵州钢绳人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精神传承。
在国家级周家荣技能大师工作室内,工作室负责人、贵州钢绳(集团)钢丝绳制造高级技师周家荣正在和工友交流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笔记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实验数据。知识与技术在迭代,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普通工人跻身为“国宝级”技工行列,热爱本职、勤恳钻研的周家荣,让贵州钢绳厂的每一次技术革新里都有他的倾力投入。
宝剑锋从磨砺出。2003年初,周家荣组织带领研发团队通过1个月的实践,成功解决了6T×36SW股绳内层钢丝“骑马”“钢丝断裂”“模子选型”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实现了模拉面接触钢丝绳的批量生产。他还曾先后参与虎门大桥、平塘“天眼”、神舟系列飞船等国家重点工程的钢丝绳研制生产工作。
“一直以来,我都坚持踏踏实实做好一件事,静下心来专研本职领域的发展。”见到航天江南所属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材料成型部钳焊一班班长姜涛时,他一边忙碌着一边说,我理解的“工匠精神”首先就是要爱岗敬业,只有热爱你的岗位,才能沉下心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然后去追求一种精益求精的极致。
从业34年来,姜涛克服了数以百计的焊接难题,先后参与“长征”系列火箭焊接等多个国家级工程,从一名普通电焊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谈起专注,他感触颇深:“就比如我们生产的航天产品,要求百分之百密封万无一失,因此每一次焊缝都要经过无数次检测,让焊接做到百分之百无缺陷,让产品都能严丝合缝。”
匠心的重要体现,不是机械和重复,而是执着与专注。在姜涛眼里,他的初心就是匠心。曾经的他潜心专研焊接技术,每天双手绑上沙袋进行焊接钢板训练,只用了7个月,就取得了压力容器焊接合格证。深耕航天产品焊接工作几十年,姜涛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合理的焊接顺序和工艺参数,提出了对称焊接后再用火焰矫正的方法,使结构件一次交验合格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了95%。
育匠人——用传承和进取撑起工业脊梁
实践证明,只有培养大批技能人才,才能有力支撑制造强国建设。而广大技能人才是“工匠精神”的主要传承者、实践者和创新者。在贵州,拥有一支技艺超群、敬业奉献的技能人才队伍,是撑起贵州工业脊梁的坚强保障。
当贵州工业以只争朝夕的势头奋勇前进时,更需要呼唤“工匠精神”,为技能人才成长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大国工匠脱颖而出。1977年,21岁的绥阳县人毛腊生,因为表现出色由公社推荐进入贵州航天风华公司从事铸造工作。凭借着点滴努力,毛腊生成为当时极少数拥有较高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技能的技术工人,从一个学徒成长为大家口中的“师傅”。
孜孜不倦专注学习,仅有初中文凭的毛腊生勇于进取,更乐于传承,最终蜕变为“大国工匠”。用技艺改变命运的他,在获得成绩后,毫不吝啬光和热,乐于将所得分享给需要的人。即便是退休后返聘回单位,他仍旧不厌其烦地从事现场技术指导和对新人传道解惑的工作,并参与新技术、新问题的分析。在徒弟眼里,哪怕他头顶多么闪耀的光环,仍旧是那个可亲可敬的“毛师傅”,仍旧是那个无私授艺的好老师。他所带的徒弟中,有国家技师,有高级技能工人,就连徒弟的徒弟,都已有多名成了生产骨干。
“工匠精神”其实就是人的一种活法。放眼贵州十大工业产业,总有一些人喜欢思考、善于进取。因为海绵钛蒸馏生产过程中,中心管石墨垫特别容易泄漏,而且还容易堵塞,堵塞后打管疏通成本过高。面对这个沿用了几十年的工艺,他主动担责,大胆革新,带领团队,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他就是贵州遵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运行部还蒸工段工段长舒煜。
舒煜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反复论证后提出:去掉中心管的高温阀,改良现有工艺条件。经过反复研讨每一个细节,并不断改进工艺,公司大型炉的产品质量稳步提高,产品结构不断改善,公司一个还蒸车间每年要生产几百炉产品,按照每炉节约的打管费用计算,单这一项,就可为企业节约上百万元。
不仅如此,得益于舒煜带领技术团队的贡献,2018年4月,遵钛集团12吨炉海绵钛生产质量0A级品率创造了建厂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同时也首次实现了公司的奋斗目标,创造了海绵钛生产行业历史性佳绩。遵钛集团独有的世界最大海绵钛制造装备产能和产品质量迈进国内先进水平。
出精品——用创新和卓越成就贵州制造
出精品是践行“工匠精神”的目的,只有用严谨的态度和追求卓越的信念,打造更多的精品、优质产品,为推进贵州制造的“品质革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我省经济发展才能进入质量效益时代,贵州制造业才能在做大做强中跻身全国乃至世界前列。
贵州华仁新材料有限公司铸造工人张根宝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尽情发挥,技校毕业的他发明专利《张根宝铝锭浇铸用分配器复合涂料》,不仅有效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大大提高了设备的运转率和使用率,为公司降低200余万元的生产成本。
在张根宝眼里,“工匠精神”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深知铸造一线技术人员的辛苦,他更明白成长不会一蹴而就,唯有秉着严谨务实的心态和不断钻研的激情,方能拨开云雾见青天,干出一番事业,挖掘更大的潜能,走更长远的路。
俯下身子踏实做事,一名工匠的情怀是什么?“工匠”二字又该如何诠释?
于成长在贵州十大工业产业里的“工匠”而言,是讲究精雕细琢、追求完美的信仰;是精益求精,慢工出细活,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实践的沉淀。“拧”了三十多年钢绳的周家荣,深感把每个环节的工作做到精致、细致、极致,才能制造出最好的产品;毛腊生早已用坚韧的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严谨细致的执着,将答案渗透在日日年年碎片化的点滴之中。
“工匠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不是让年轻人马上掌握十分娴熟的技巧,或是一定要成为大师、大家,它更多的是给年轻的心以文化的温润,精神的润泽,乃至习惯的养成。
邱文刚,贵州凯星液力传动机械有限公司研发团队的一名主管设计师、高级工程师,也是从事液力变速器技术研发的行家里手,脚踏实地的他一步步走来,参与研发的产品成为凯星液力销售收入的“中坚力量”,并斩获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大奖。
得益于高、精、尖人才的聚集和培养,凯星液力加大研发力度和市场开发力度,产品逐步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市场逐步从非主流转向主流,产品逐步从油田延伸到气田、又从油气田转向军用特种车辆及特种工程机械等应用领域,成长为一家专业研制、生产大功率液力变速器的高新技术企业,被称为“动力传动专家”。
在“品质从99%提高到99.99%”的极致追求中努力求索。如今,贵州工匠们正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拔高贵州制造能力。勇立潮头阔步越,砥砺奋进铸华章,在贵州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大背景下,弘扬“工匠精神”呼唤匠人匠心,铸就了贵州“工匠精神”的硬核力量。(记者 刘力维)
[责任编辑: 栾小琳 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