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副所长赖仞研究员应邀到我校做学术指导

03.04.2015  11:14

2015年4月1日,应贵阳学院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实验室邀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副所长赖仞研究员到我校进行学术访问交流,对我校贵州省大鲵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的研究工作进行了专门指导。

赖仞研究员一行三人参观我校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实验室,实验室主任李灿教授代表实验室向赖仞研究员分别介绍了实验室定位、研究方向、团队建设、科研任务及产出等方面的情况。赖仞研究员在团队学术交流室分享了昆明动物所“赖仞学科组”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展,报告内容丰富,涉及天然药物来源的活性多肽与活性蛋白组学、功能、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天然活性多肽的分子改造和药物研发等多方面研究。其中,其学科组采用蛋白质组学手段从树蛙皮肤中发现了包括神经毒素、类似蛇毒磷脂酶的多种毒素多肽与蛋白,同时也暗示多种爬行动物毒素可能起源于两栖动物,该结果发表于J Proteome Res上。同时美国化学学会以“Frog Skin Packs A Chemical Punch - Chemical Defense: Proteomic analysis of tree frog secretions reveals both salves and weapons akin to snake venom“为题对该成果作了专门评述。作为在动物功能多肽领域研究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赖仞老师的工作对我实验室两栖动物——大鲵(娃娃鱼)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针对大鲵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双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赖仞研究员对实验室大鲵研究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对双方的进一步合作做出了指示和要求。

专家个人情况简介

赖仞,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4年中国科学院 “百人计划”引进人才。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科技部973、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以及中国科学院方向性项目。其课题组主要从事两方面研究:1、从传统药物识别功能分子,揭示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建立天然药物活性蛋白/多肽分子资源库,研发创新药物;2、离子通道(Na+, K+, Ca2+, Cl-, TRP)靶向的人类疾病机理(如疼痛、自身免疫性疾病、癫痫等)研究及新药研发。

截止2014年,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身份共发表SCI论文120余篇,如 Proc Natl Acad Sci Mol Cell Proteomics Hypertension J Med Chem FASEB J Allergy Free Radic Biol Med JBC 等;受邀担任J Venom Res副主编;申请发明专利70多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2013年,排名第一)、中国青年科技奖(2011年) 、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青年(2010年) 、谈家桢生命科学奖(2010年) 、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09年,排名第一)及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8年,排名第一)等一系列重要奖项及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