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背后的身影

25.01.2017  06:02

    新华网贵阳1月24日电  水被誉为生命之源泉,人的生命一刻也离不开水。对于奔波在春运大潮中的旅客来说,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遵义车站有这样一群人,无论在冰雪凝冻的寒夜,还是在大雨倾盆的白天,每当旅客列车进站刚停稳,他们就快速打开列车供水阀,把水管对准列车进水口,在管口水花飞溅的瞬间,敏捷侧身躲闪,向另一辆车跑去,他们就是车站给水员。他们要在列车停靠短短几分钟时间里,给旅客列车进行补充生活用水。

    遵义车站共有15名给水员,平均年龄在58岁左右。他们不论刮风下雨,都一如既往的坚守在自己岗位,上好每一趟列车的水。

    春运期间,到达遵义站的列车大多集中在夜晚,许多列车在上一个停靠站上水后,已间隔6个多小时。

    “抓紧时间给列车上满水”,是每一个给水员的心愿。

    “春运中,常常是两趟旅客列车同时到达,列车停靠时间不长,给水作业要在不到2米的狭窄空间进行,真是感觉在‘猫耳洞’里战斗。”给水员罗正怀印象里最深刻的上水经历有2次。一次是去年暑运期间,外面下着暴雨,前方区间封锁,从昆明到重庆的K160次列车停留在站内。车站接到列车长的请求,由于旅客就餐需求增加,列车餐车紧急缺水,5名给水工冒雨上水。尽管穿戴了雨衣雨鞋等防护用品,但上完水回到间休室时,他们全身上下也都湿透了。后来,两名年纪较大的老同志还感冒了。

    而另一次,是在2008年春运,那年,贵州遭遇几十年不遇的冰雪凝冻天气,多趟列车晚点。“那时候,水管里面的余水冻住了,放不出来!车上人又多,没得水好难过嘛。车站安排人来帮我们烧开水,我们几个老伙计一点一点把冻住的水管浇化,这样才上到水的。

    雷司正是给水队伍里比较年轻的一名同志,细心的他大致推算了了一下:春运期间,遵义站日常作业在47对列车列车,一列火车长约500米-600米,也就是说,每天给水员要来回走上23-28公里,还不算从间休室到作业点之间来回的距离。“这几年不是流行‘健步走’么,有时候大家一起开玩笑,我们都是车站最老的‘跑男’。

    59岁的郑广志是在遵义站从事了整整33年的上水工作。在他看来,经验再丰富也难免“失手”(湿手),特别是在这种腊月天气,作业时使用的塑胶手套里面冰得“骨头都在痛”。“干了铁路这行,最亏欠的还是家人。”几十年的铁路工作,老郑也只有一两次在家团圆的经历。去年,孙子降生,老郑就让儿子帮他把孙子的照片设置为手机屏幕。“看着觉得高兴,春运再繁忙也不觉得辛苦”。(钟玉琪)

[责任编辑: 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