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和“体力”为开发式扶贫保驾护航
12.11.2015 17:10
本文来源: 贵州地方新闻网
2016是民进参政议政工作主题年,这一年民进的大调研将落点于“贫困”与“脱贫”。年会上,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结合扶贫问题介绍了有关情况,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专家刘奇对扶贫问题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解读,民进会员代表也纷纷提出独到见解、建议。(新华网/2015年11月5日)
对于贫困问题的出路,各有各的看法,却又往往殊途同归。在阐述“开发性扶持”时,刘奇尤其强调了“智力”与“体力”两个层面的开发,通过这两个层面的大力扶持,从而使开发性扶持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准式、救助式、发展式、开放式扶贫之路。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智力”开发?什么又是“体力”开发呢?
“智力”开发归根结底就是发展教育。“扶贫先扶智”,把贫困地区的教育抓好了,也就从思想上层面上对精准扶贫打下了坚持的基础,因为教育是国之根本。在贫困地区的“智力”开发就是让贫困人口充分享受到义务教育,发展、重视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对贫困人口进行二次教育,让他们学习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有立足于社会的资本和能力。
“体力”开发归根结底就是发展医疗事业,就是保障贫困人口就医的权利。医疗问题是我国重大的民生问题之一,发展医疗就是发展民生,也就扶持了因患病而致贫的贫困人员。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进一步完善贫困地区医疗救助机制,切实落实大病医保救济等相关政策,时刻关注贫困地区因病致贫、因贫返贫现象,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医疗发展的瓶颈,让贫困人员敢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小康,只有打好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攻坚战,夺取精准扶贫的胜利,才能在2020年全面同步实现小康社会。
本文来源: 贵州地方新闻网
12.11.2015 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