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演出市场的别样风景

28.03.2015  01:40

山人斋”演员在说相声

近年来,在本土演出市场上活跃着一些民营艺术团,如“钟幺爷开心剧场”、“山人斋”曲艺社、春黔社等等,他们以接地气、具有地方特色的表演,将越来越多的观众吸引到剧场,在演出市场上走出了自己的路。

开心剧场:观众说了算

春节前,位于黔剧院的“钟幺爷开心剧场”内充满了欢乐气氛。舞台上,贵州味十足的《贵州打象话》、《黔味二人转》、《地方方言诗》、《贵阳十八怪》、喜剧小品《钟幺爷杂货铺》等节目,让观众席上不断发出开心的笑声。

作为一个老贵阳,听到演员用地道的贵阳方言讲我们贵阳的事情,觉得特别亲切、有味道,节目的笑点也很多,太开心了!”一位观众看得笑出了眼泪,连连赞扬。

当初办这个剧场,主要是出于传承贵州本土文化、构建贵州人自身语言自信的一个梦想,没想到观众的反应如此热烈。”该剧场的创办者——贵州钟幺爷影视传媒(集团)公司负责人、西南著名笑星、钟幺爷的扮演者钟中告诉记者,2013年5月1日公司与省黔剧院合作,共同斥资千万元,打造了贵州第一个本土方言喜剧剧场——“钟幺爷开心剧场”,由他领衔主演,囊括了省内一线演员。

自开心剧场推出以来,每周四、五、六晚上8点半,剧场都会迎来众多热情的观众。演出开始,一个个“接地气”、将贵阳本土风情形象化、喜剧化的节目,赢得了观众的笑声与喝彩。“小剧场一共有300多个座位,刚开演那几天场场爆满,还应观众要求加了好几十个座位。一些单位还把来小剧场看演出作为员工的一种福利,专程从清镇、花溪等地组团前来观看。”钟中说。

说到该剧场创办的经验,钟中告诉记者,该剧场上演以来,服务观众、让观众开心便成为他们的第一要务,“我们的节目由观众说了算,经常征求观众的意见,根据他们的喜好和愿望创作节目,而且演员的收入也与他们受欢迎的程度挂钩。

羊年春节过后,不少“钟幺爷开心剧场”的粉丝发现剧场已暂停售票,打听后得知该剧场原来是暂时停业,正在为“升级版”作准备。“大概在今年五一,开心剧场将以全新面貌上演,希望带给观众更多的惊喜。”钟中说。

春黔社:坚持特色赢喝彩

3月14日晚,达德戏馆。和每个星期六一样,春黔社的相声专场在这里如约开始。众多观众的到场、开心的笑声、热烈的掌声,表达着观众们对这个相声社由衷的喜爱,似乎也预示着新的一年充满新的希望。

自从2009年,这几位热爱相声艺术的80后大学生成立了“春黔社”。“5年多了,坚持到现在,真的很不容易。”春黔社发起人之一的穆伍感慨地说。

在“春黔社”刚刚成立时,平均每场演出的上座率近百分之五十,在相声普遍处于低谷的情况下,这一结果让他们很欣慰,也让他们对未来有了信心。

为了让相声社的发展更加规范,他们在2013年6月成立了贵阳春黔长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聚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如今这个团队已扩大到10余人。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春黔社陆续接到学校巡回演出、社区巡回演出等任务,连续两年参加了筑城广场市民才艺大赛、孔学堂春节演出等大型活动,仅是去年,他们就演出近200场,平均每场演出的上座率在60%以上。

春黔社“元老”、公司负责人之一的刘振峰告诉记者,从一开始,他们就坚持走自己的路,在说传统经典相声作品的同时,创作具有时代感、贴近生活及贵州特色的相声作品,而这个80、90后组成的团队,在相声创作中同时融入了自己熟悉的生活及时尚元素。从春黔社成立至今,他们已拥有了20多个原创相声作品,还改编、加工了很多传统的相声作品,很受观众欢迎,拥有了众多年轻的粉丝。

山人斋:小剧场大名声

每周六晚,文昌阁茶馆小剧场内总是坐满了观众,伴着香茶品黔味相声。在观众们的笑声中,“山人斋”曲艺社的演员们也获得了快乐。这样的时光他们已走过了将近5年。

2011年6月,在本土演艺界小有名气的一帮相声爱好者成立了山人斋黔味曲艺社。这个团队的成员都是我省相声表演艺术家张毅贤的弟子,他们或是在本土演艺界小有名气,或是有着让人羡慕的工作——他们中有本土方言情景剧《开心帮》中的“张总”扮演者、贵州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张硕,有贵阳演艺集团优秀演员耿多儿,有贵州省第十届杜鹃曲艺节冠军获得者、贵阳市文广局创作研究室编剧班仕斌,有贵州电视台大型活动部导演毛麑,还有贵州省黔剧院主持人、演员唐玖福,花溪区文化馆干部朱元虎……

我们是为了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不以盈利为目的,只为一个‘乐’,让别人乐了,我们就开心。”山人斋发起人之一张硕告诉记者,在山人斋成立之前,他和几位师弟十多年来为了演出四处找场地,就像“打游击”。于是他和班仕斌就想着该成立一个像样的团队。经过一番筹划成立了山人斋,很快得到了文昌阁一家茶馆负责人的支持,专门为他们辟出了一间能容纳60人的小剧场。自2011年6月18日在那里举办山人斋首演以后,将近4年的时间里,他们每周六晚上的演出都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在山人斋刚刚开始演出的时候,常常面临“门可罗雀”的困境,观众最少的时候只有3个人。但大家的演出却不会因此而有半点马虎,他们相信困境是暂时的,只要一直坚持,慢慢就会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他们,喜欢他们的黔味相声。

山人斋的众位师兄弟在平时都有本职工作,他们把业余时间都放在了说相声上,每周他们都要拿出一天时间集中在张毅贤家排练。班仕斌说,老爷子给徒弟们定了一条规矩:“多出好节目,不断推陈出新。”为了达到师傅的要求,他们建立了严格的演出制度,即团队每周必须有一个以上新节目,每个演员一个月必须至少有一个新节目,同一节目四周内不许出现第二次等等,使观众每次都能看到新的东西,并且节目要经过大家的审查通过,方可登上舞台与观众见面。从首演至今,他们已说了100多个相声段子,其中一半以上为原创。为了让更多喜爱相声的人都能来欣赏,山人斋一直保持着20元的低廉票价,后来在贵阳市群众艺术馆的支持下,他们还在每个月举办两次免票场。

坚持和努力,让山人斋一步步成长起来,从成立至今,山人斋已奉献了专场相声百余场,除了在文昌阁的小剧场演出,他们还在校园、社区、农村、广场奉上了数十场公益演出。如今,山人斋的演出几乎场场爆满,周六到文昌阁听相声已成为了一部分贵阳人文化生活的新选择。一帮相声迷还自发成立了“山贼粉丝团”,建立了QQ群,积极为他们的发展出谋划策。

对于这些民营艺术团活跃省市演出市场的现象,贵大艺术学院导演教研室主任王明理教授认为,这些体制外的艺术团,他们成立的初衷首先来自于对艺术的热爱,这成为他们坚持的巨大动力,因此能自觉地担负起从业人员应有的职责。而他们在生存上因为没有依靠、缺少拨款,完全靠自身力量闯市场,压力也同时变成了动力,使他们更具备适应演出市场的能力,观念更新,在创作上更有热情、更加投入,思维更活跃,依照观众的审美与喜好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使这些艺术团较好地赢得了观众与市场。

尽管这些民营艺术团的今天来之不易,令人欣喜,但他们确实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比如吸引的观众还不够多不够广,艺术质量仍有待提高等等。我个人认为他们应在娱乐大众的同时,在观赏性、艺术性、思想性等方面全面提升,这样才能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这需要社会各方面给予支持,为一直努力坚持的民营艺术团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王明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