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忠:“63载日记人生”里的“红色气质”
李光忠和妻子陈国英翻阅日记本(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骆飞 摄
新华社贵阳7月10日电(记者骆飞)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理化乡的李光忠虽88岁高龄,但谈笑间思路清晰。作为一名彝族党员干部,他时常出现在群众中,帮助调解矛盾、宣讲政策。
从1953年参加工作至今,63载岁月更替,这名普通的基层老党员始终保持着积极的精神风貌和工作态度,而这一切都清晰地呈现在他的日记本里。大大小小、红绿相间的日记本有140多个。
翻看品读,犹如触摸历史,斑驳的日记本里记录了从毛主席的语录到党的十八大领导人的系列重要讲话,也包括李光忠对党的理论的学习、经历的群众工作以及家庭生活等。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李光忠说,党的政策要及时传达给群众,群众的呼声又要迅速反应给组织,不能等更不容出错,为确保万无一失,唯有认真地记录并学习领会。
“大小事都记下来,一件件消化,把党的声音传达好,最大限度化解群众矛盾,就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组织的信任。”谈到日记,李光忠笑着说,久而久之,写日记不仅为了工作,更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1953年9月参加工作后,李光忠开始写日记。当时领导勉励他,在其人生中第一本日记的开篇写下这样的话:“光忠同志:你是青年的先进,人民的助手,当努力锻炼好自己,改正不好的作风,安心为人民服务到底。”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年仅25岁的李光忠努力工作,一心向党。当时还不是党员的他严格要求自己,从此开启的“63载日记人生”,记录下党和群众的声音以及自己生活的点滴,日积月累,诠释着“做合格党员”“永远跟党走”的忠诚和信念。
1973年2月,李光忠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23日,他在日记里写道:“心向北京心向党,胸怀世界看全球。当好党的好儿女,愿做人民老黄牛。一颗红心忠于党,千锤百炼出好钢。”
“入党是我坚持的目标,尽管经历了不少曲折,但却成长很快。只要严格要求自己,始终相信党,就很坦荡。”李光忠说,历经苦难,才知道党的事业不容易,才倍加珍惜和努力。
1992年初,担任理化乡党委副书记的李光忠正式退休,那年他65岁。同年他的妻子陈国英加入共产党。一对党员夫妇相伴而行,彼此勉励,至今已走过60多个春秋。
退休后的他们并未闲着,始终关注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及民生问题。在李光忠的家里,橱柜里码成排的日记本都贴签编号,历经时代变迁从未间断。除了记日记,李光忠还养成了剪报习惯,家里不少报纸、文件成册,有的还用笔勾画、批注。
党的十八大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央八项规定等,李光忠都能如数家珍。“党的政策关系民生,作为党员必须学习了解,工作才有抓手。”他说。
“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李光忠能一口气说出来,并兴致勃勃地谈体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而且正在落实,家乡的变化就能说明,发展要守底线,走新路,兼顾生态等多方面,才能可持续。”
正是懂政策,会沟通,李光忠在当地群众心目中始终保持着党员的威望。至今无论大小事,仍有不少群众找李光忠帮忙解决。同时,李光忠夫妇也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了不少力量,修路、引水、通电等,捐钱出力,几乎从未缺席。
李光忠的日记里记录下他的许多故事,这些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文字犹如一面镜子,再现了一名基层党员的工作轨迹和心路历程,折射出一代人所具有的“红色气质”。
李光忠在写日记(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骆飞 摄
[责任编辑: 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