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助力中国机车驶向世界
中新社长沙2月21日电 题:总理助力中国机车驶向世界
中新社记者 白祖偕 刘双双
“中国装备走出去,你们的机车车辆是代表作。我每次出访都要推销你们的产品,你们要倍加爱惜自己的声誉。”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城轨车辆总组装车间里,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反复回放着2014年7月4日李克强总理考察公司时的画面。
时隔半年有余,总理的这一殷殷寄语让已77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力机车之父”刘友梅至今感动不已。“‘代表作’三个字既是总理对我们过去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自主创新成绩的肯定,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总理当‘推销员’,我们不努力行吗?不能辜负总理啊。”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这位坚守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工作五十余载的专家,深情地回忆起昔日为总理当“讲解员”时的情景。
刘院士坦言,由于不太善交际,看到总理,自己起初真还有点紧张。但总理平易近人,几句平和的交谈很快就打消了他的顾虑。他一边领着总理登上装配线上的动车组和地铁车辆,察看监控仪表并体验座椅;一边详细地介绍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的自主创新成果和“走出去”的情况。
“既然已经有了微机显示屏,为什么还要装指针仪表呢?”在司机驾驶室,察看着监控仪表台的李总理向院士发问;在机车机器间,看到零配件密封在整齐的模块柜里,总理又随即提出“模块柜方式是否利于检修和保养”……这些问题都让刘友梅很感钦佩,他没有想到总理竟然会观察得如此细微。
最让刘友梅记忆深刻的是,总理甚至观察到一款自主研发的出口动车组上保护开关显有英文商标。“为什么要用进口开关呢?”刘友梅实事求是地回答,个别器件的质量我们和国外还是有差距,所以我们并不排斥全球采购,而是以开放的姿态在交流合作中提高。
“中国装备的生命在于质量,这是我们获得全球认可的根本保证。”刘友梅说,总理提出的“质量是生命线”现在已成为所有科研、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铭记的教诲,我们把产品质量当做人品一样来看重。
这并不是李克强第一次对中国企业的“质量”提出要求。在去年“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曾经直接向中国企业“喊话”:“你们可是要尽力啊。我们对中国装备质量做了承诺,可不要让这个承诺落空啊!”
过去一年,被媒体称为中国“超级推销员”的李克强五次出访,足迹遍布欧洲、亚洲、非洲的13个国家,在能源、基建等领域,带回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大单。这些遍布全球的“大单”不仅释放了国内富余优质的产能,也为中国与各国找到了一条互利共赢的合作新模式。而总理最看重的,则是让中国装备在全球市场的开放竞争中提高自身的水平。
在去年的“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强调,中国经济要升级,出口也要升级,我们不能总是卖鞋袜、衣帽、玩具,中国装备“走出去”可以在世界市场上接受竞争的检验、提质升级。他在去年8月考察铁路总公司期间说:“我每次出访都推销中国装备,推销中国高铁时心里特别有底气。中国高铁走出去不仅能带动装备和劳务出口,更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对于总理“开放倒逼发展”的理念,刘友梅深有感触。1961年从上海交大电力机车专业毕业后,他就一直扎根南车,潜心从事轨道交通电力牵引装备的研发。在他和众多科研人员的努力下,轨道交通装备经历了从直流传动到交流传动、普载到重载、普速到高速的产品换代。随着近代产品“走出去”的市场演变,企业已具备了一年研制多项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
正如总理所寄语的那样,如今中国南车株机公司有越来越多的“代表作”走出国门,先后进入马来西亚、印度、新加坡、南非、马其顿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随着中国务实外交政策的推进,公司的海外订单快速提升。2014年,中国南车株机公司新签高端轨道交通装备海外订单8个,合同金额约194亿元人民币。这一年的海外订单金额相当于过去四年的1.76倍。
告别低价取胜时代,亦有越来越多的自主创新高端轨道交通装备产品从这里走向世界:继2013年8月中国出口南非的首台电力机车下线后,2014年又有一款为南非打造的高端双流制电力机车在该公司亮相;为马来西亚生产的世界运营速度最高的米轨动车组2015年即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至怡保两百多公里的线路上运营;世界首列采用超级电容的储能式100%低地板有轨电车已经奔驰在广州海珠环岛示范线;中国自主研发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追风者”即将在长沙投入运营……
参与中国电力机车第一代到第四代的研制开发,亲历了中国的电力机车技术逐渐由引进、消化、吸收真正进入自主创新的时代后,严谨、务实的刘友梅始终认为,技术引进只是一种手段,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最终要立足于自主创新,要形成独立的技术团队和配套的产业能力。未来轨道交通将朝着“绿色”、“智能”方向发展,创新能力将成为决定因素。
对于总理来公司考察,刘友梅认为,其背后深意更多在于鼓励我们坚守创新驱动的道路。这也更加坚定了南车人要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新产品的研发,让中国装备拥有更多“代表作”。
“中国轨道交通走出去,进入国际市场竞争,充分证明了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自主创新发展战略是正确的。”作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首位院士,刘友梅欣喜地看到,随着中国南车株机公司从单纯卖产品向“输出产品+服务+技术+投资”的模式升级,中国轨道交通正在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产业输出路径。
总理不遗余力地向世界“推销”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作为科研人员的刘友梅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总理用务实外交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我们就更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通过自主创新来让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走向国际。这绝不是靠喊口号可以实现的,也不仅仅是某一个人、一个企业的使命,它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才可能实现产业的整体赶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