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热字之三:加

01.03.2016  13:44

越来越多的公众正在见证这样一场改变:政府办事部门依托“互联网+”相互衔接,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最大限度地便利百姓。

发展是第一要务”。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故事,本质上是一个发展的故事——也可以称之为“加法”的故事。

本届政府成立以来,这道“加法”题融入了最新的要素,那就是“互联网+”。过去这一年,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机构主办的“汉语盘点2015”活动中,“年度词”颁给了“互联网+”。美国《华尔街日报》盘点中国2015年五大热词,排名第一的同样是“互联网+”。

一词风行,而它影响的远不止是全社会的词汇和表达。自从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后,这个“”便在更深刻地改变着中国。

推进“互联网+”,是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重大契机,李克强如此界定。在两会记者会上,他形象地比喻道:“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

事实上,被提升至战略高度的“互联网+”,一方面激发出全新的经济模式和业态,标“”立异;另一方面也担负起改造升级传统行业的使命,推“”出新。借助互联网这一催化剂,中国经济的产业格局正在颠覆重塑、新旧动能正在加快转换。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明确了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等能够形成新产业模式的重点领域,并确定了支持措施。

”意味着融合。李克强一再强调,中国制造只有和“互联网+”深度融合才有前景,“中国制造2025”的前途就在于“+”互联网,即通过互联网借外脑、集众智。“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彼此结合起来进行工业创新,将会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他说。

”还意味着拓展。正如总理所言:“‘互联网+’未知远大于已知,未来空间无限,每一点探索积水成渊。”

作为这一加法的工具,互联网本身也需要“”。因此李克强一直力督“提网速、降网费”。可以预期的是,随着宽带网络这一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提质升级将获得更多更广的机遇。

政府自身改革亦可从“互联网+”中汲取能量。李克强要求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大多数审批事项都可以实现网上办理,这意味着生产力的解放。而政府真正要加强的工作就是事中事后监管:通过实施“双随机”抽查,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

推动“互联网+政务”,总理不遗余力。在贵州考察时,他称赞当地通过大数据云平台监督执法权力,把执法权力关进“数据铁笼”,也为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科学依据。在国家发改委,他亲自按键启动了涵盖全国省市县相关部门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在宁夏,他强调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让政府服务变得更“聪明”。

越来越多的公众正在见证这样一场改变:政府办事部门依托“互联网+”相互衔接,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最大限度地便利百姓。

本届政府施政也由此打上这样一个鲜明印记:政府职责就是不断为人民福祉做“加法”。(陈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