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小伙儿来进钰与贵州苗寨摆仰村的“结亲之旅”

05.05.2016  18:43

               

        一个是来自甘肃省的帅气阳光大男孩,一个是贵州省偏远山区的贫困

苗族村寨。地理位置差距“甚远”,按理说,应该属于“八竿子打不着”,却缘何彼此视为“自己的亲人”。

结缘篇:“立志高远,誓要与最偏远山区人民同劳同苦”

2009年-2013年,来进钰就读于天水师范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大学期间,他一直有一个梦想。

“大二时期,我就为自己谋划好了毕业的工作计划,根本方向是为人民服务,工作地点选择+

37  西部贫困地区,实现路径一是报考公务员、二是报考西部计划志愿者。”谈及自己来贵州的初衷由来,来进钰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

“感谢命运让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通过报考参加2013年4月贵州省面向社会统一招录公务员考试,来进钰以笔试第二、总分第二的优异成绩,成功入围,同年9月,正式成为黔东南州从江县下江镇人民政府中的一员。

工作以来,于“初生牛犊”的他而言,摆在面前的第一份任务挑战就是担任“摆仰村”的驻村干部。自此,来进钰正式踏上与摆仰人民的“结缘旅途”。

修缘篇:“语言不会成为障碍,同甘共苦方为亲情维系之道”

一口带有北方口音、算得上标准的普通话,碰上世代“传唱”的地方苗语,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

    “虽然小来的普通话很标准,但是我们山区少数民族常年习惯于苗语交流,起初彼此交流是有困难的。但是,小来非常有耐心、有‘脑子’,嘴上说、手上比划、放慢语速,不久,百姓们都能听习惯了、也听懂了普通话。同时,很多村民克服脸皮薄、发音不准等问题,跟着小来学说普通话,交流越来越融洽。再后来,小来完全听懂了我们的客家话(带有当地口音的汉语),大家时不时给小来口头传授一些日常苗语,其乐融融。”这是村民廖家明对来进钰的真实评价。

  相处融洽、亲身传授苗语发音,不仅仅止步于来进钰是一位来自远方的“客人”,其实,套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来讲,“生活就像照镜子,你对他笑,他也会对你笑。”事实上,驻村以来,他一直以亲人的姿态,忧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是当地群众有口皆碑的好干部。

善缘篇:“他就是我们村的‘劳苦功臣’,谁家有事都去找他”

      “小来,你帮我问问我的低保怎么还没到账?小来,你帮我对接一下我老妈的大病救助款项吧!小来,你帮咱们村给县交通局写个道路硬化的申请吧。小来……”

            在村支书潘明科的记忆里,来进钰担任摆仰村驻村干部期间,“小来”一词,是从村民口中听到的数目最多的高频词。

            一个不到三十岁的棒小伙,难道真的会有“三头六臂、蛊惑人心”之术?

按照摆仰村老支书潘兴国的话来讲,“来进钰——这个小伙,‘慈眉善目’、爱笑肯干、善良有耐心、脑子活络且时时惦记着百姓的事。”         

如此一来,一切显得那么无可厚非。

  然而,来进钰的内心深处,对村民的真实看法究其如何?

  时值2014年的中秋节,来进钰除了摆仰村,哪里也没有去。

“‘举头望明月,耳萦欢愉声。’人们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触景生情处,一时想起了远方的父母,顿时心头一酸,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谁曾想,父老乡亲们看到我挂满泪花的朦胧双眼,竟也跟着我湿了眼眶、掉下眼泪。‘小来,我们知道你想家,你就当我们是一个妈生的兄弟姐妹,看到你哭,我们也想哭’,一席话,除了更加让我哭得彻底以外,我当时不知道,除了感恩乡亲们的‘厚爱’,给予我全部之所能,真得好感动。”来进钰回味那个节日之际,神情似乎依旧有些恍惚。

“如果有一天,小来不当我们村的驻村干部了,我不敢接着想象,这孩子,就像我们的亲身孩子一样,离开了,就像身上的肉被割了去。”摆仰村污牛河畔的潘友贵一家时常对乡亲们讲起自己的顾虑。

因为,来进钰每次下到村里,都会帮助老人家劈好柴火,毫无怨言,乐此不疲。

然而,“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一切待续。

结缘篇:“驻村结束丝毫不减与两村人民深厚情谊,因为是一家人”

  2015年8月,因为组织工作需要,来进钰被借调黔东南州委组织部跟班学习。

这一去,不是杳无音讯,更不是落地无声。

每逢闲暇时光,来进钰总会“第一时间”记得给父母和摆仰村委会的支书、主任及父老乡亲们打上一通电话,了解近况,祝福安好。

  按照来进钰的话来讲,“一时驻村相处,一生亲情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