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祖先的声音:杨春念与她的《侗族单声歌》

14.10.2014  01:19
侗族青年歌手杨春念。 杨云 摄
杨春念走村串寨,遍访歌师、歌手,采录音乐,对侗族民间音乐进行整理和分类。 杨秋平 摄
杨春念走村串寨,遍访歌师、歌手,采录音乐,对侗族民间音乐进行整理和分类。 杨秀廷 摄

  中新网贵阳10月13日电 (杨云)“我的一切荣誉都是我的民族给予的,我的艺术人生也必将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之中,我会努力做一个真正的民族文化保护者和传播者,努力把中国侗族的声音让世界知道。”这是贵州土生土长的侗族青年歌手杨春念见到记者后说的一句话。

 

  杨春念从小在榕江县车江的侗寨长大,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现代音乐学院音乐剧系。她先后加入的刺梨花组合和蝉之歌组合,曾在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个人单项决赛中荣获原生态演唱形式银奖和观众最喜爱歌手奖。作为“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她不仅在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中担任女主角,而且多次随该剧组赴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德国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演出。2012年,她还曾和另外4位侗族歌手随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一道前往德国进行文化交流。

 

  “饭养身,歌养心”是侗族的一句俗话,歌是侗家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唱事业的成功让杨春念深切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巨大魅力。与此同时,侗歌特别是侗族单声歌后继乏人的现实,一种抢救保护自己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在杨春念心中油然而生。

 

  “我们侗族音乐丰富多样,不同地域的语言、唱法、曲调都不太一样,加之侗族单声部的歌曲多为一个人在传唱,相对侗族大歌而言更容易失传。”杨春念告诉记者,她制定了严格的计划,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田野采集上,走村串寨,遍访歌师、歌手,采录音乐,对侗族民间音乐进行整理和分类。“不能让祖先的声音在我们这一代消失了。”杨春念说。

 

  从2006年至2014年,在长达9年的时间里,杨春念一边演出,一边学歌,一边走访了榕江、黎平、从江、锦屏、天柱、镇远等县份的侗族村寨。

 

  2014年8月,在贵州贵阳举办的第24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汇聚杨春念心血的侗族音乐书籍《侗族单声歌》横空出世,让全国民族音乐界为之震撼。

 

  《侗族单声歌》采集的地点遍布侗话南北语系具有代表性的侗寨,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侗族单声歌音乐,含14个歌种、117首歌曲,用简谱记录曲调,用侗汉两种文字译配歌词。这其中,从有伴奏的琵琶歌、牛腿琴歌、笛子歌,到无伴奏的儿歌、酒歌、山歌、拦路歌、伴嫁歌、劳动歌。这些风格各异的侗族单声歌,可以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侗族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文化传承的方方面面。

 

  有关专家认为,杨春念《侗族单声歌》填补了民族音乐界对侗族单声歌研究的不足,使濒临灭绝的侗族单声歌进入更多人的视野,既是侗族民歌的一本工具书,也为音乐专家们提供研究侗歌的资料及借鉴。

 

  书籍出版后的一个月,杨春念带着书籍参加了由法国文化部、贵州省文化厅支持的“中法建交50周年之侗族音乐学术研究与交流”活动,深受法国音乐家和学者的喜爱。9月19日,在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厅举办的“中法建交50周年之侗族音乐采风学术交流音乐会”上,中法音乐家们以《侗族单声歌》为基础,新编了12首侗族歌曲,获得巨大成功。

 

  法国学者、作家安妮兴奋地说:“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侗族音乐书籍,它不仅让我了解侗族的语言,还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侗族不同区域的音乐特点,这是一本难得的侗族音乐书籍。

 

  “她为侗族音乐和文化的传承保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相信她的工作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愈发体现出价值所在。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太需要这样的年轻人了,希望贵州有更多像春念一样的文化自觉者涌现。”贵州省文化厅厅长许明这样评价杨春念所做的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