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四月八”时光雕刻的苗家风情
阅读提示:
5月25日,农历四月初八,又是一年“四月八”,松桃苗家儿女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盛大节日。
在风景秀丽的苗王城,一道融合了山水之美、民俗之美、人文之美和风情之美的文化大餐正在呈现。
返璞归真融合山水之美
关于“四月八”,有这样一个唯美的传说:在古代,有一位智勇双全的苗族首领名叫亚努,他带领百姓向残忍的统治者发起斗争,起义后,义军连连获胜,一直打到湖南、四川、贵州等地,第二年的四月初八,战场传来亚努不幸战死的噩耗。为了纪念这位英雄,每年的这一天,苗族百姓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自此以后,松桃苗族人民对“四月八”的纪念从未中断过。
此次,大家齐聚苗王城共同庆祝这一盛大节日,既可以缅怀 英雄,也能够把心灵放开,感受松桃的秀丽山水。
五月的阳光,像一脉透明的灵泉,把长空洗得明媚辽阔。行走于苗王城内,就像翻阅一本渗透苗族文化的历史散文,古朴的砖墙使人铭记历史,宁静的山谷令人忘却忧愁。自由生长着的林木,把苗王城的山染成一片绿色,山岳之下,环绕着潺潺溪水。
溪谷之中有山岳,山岳之中有溪谷,苗王城就在山水环绕之间静静伫立。一场苗族的盛宴在此开启,欢庆之余,带你返璞归真,尽享松桃的山水之美。
群众参与展现民俗之美
在丰富的文艺表演中,松桃苗族绝技绝活最具神秘色彩。在舞台上,一名年轻男子用眼皮“挑”起了重达十斤的水,令现场观众拍手叫绝。
“他的眼睛会不会受伤啊?”演员的安全也牵动着现场观众的心。这名年轻男子名叫龙斌,是苗王城表演队的一名绝技绝活演员,26岁的他学习“眼皮挑水”已有9年。
17岁时,龙斌正式拜师学艺,最初开始练习时,师傅用线绑住装有水的矿泉水瓶,让龙斌用眼皮去提起水瓶。“太难了,每一天我的眼睛都是肿的。”龙斌回忆道。在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下,两个月后,龙斌就能用眼皮挑起6斤重的水。2010年,龙斌加入了苗王城表演队后,凭借自己的出色表现,他曾被推选去北京参加演出。“现在,我只想留在家乡,好好传承这门苗族绝技,传播我们苗族的文化。”龙斌揉着自己微微泛红的双眼,微笑着说道。
与龙斌交谈时,记者发现身旁有一名演员特别忙碌,不停地在换装。“这是我参与表演的第四个节目,压轴大戏《战鼓催春》,今天太忙了!”说话的演员名叫汪松康,是松桃自治县财政局的职工。“我来自金秋表演队,表演是我的业余爱好,别看我50岁了,在我们表演队可是年轻的呢!”在现场,演员们没有专业与业余之分,“四月八”给予松桃人民一个属于老百姓的舞台。广泛的群众参与,不仅唤起了大家的文化认同,也展现了松桃苗族独特的民俗之美。
与时俱进传递人文之美
“大家好,今天我演唱的是自己的歌曲《秀丽梵净山》。”舞台上,90后歌手杨前菲用歌声把现场观众带到如诗如画的梵净山里。舞台下,学习流行音乐的她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将民族与流行融合,让苗族音乐更为听众所接受。
出生于松桃冷水乡的杨前菲,自小便深受少数民族文化的熏陶,酷爱音乐的她从小接受专业的学习,并顺利考取了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大一时,她的第一首单曲《秀丽梵净山》成功发行,这首歌的词曲都是由她的哥哥西部杨刚创作。毕业后,她和哥哥一起留在北京探索音乐之路,并立志学成以后回家乡,创作并推广民族音乐。
“我喜欢唱家乡的歌,因为歌曲中充满了人文之美,我也希望在民族音乐中融入一些现代元素,让音乐与时俱进,为更多人所接受。”聊起音乐,杨前菲不禁侃侃而谈。
与时俱进的,不仅仅是表演的内容,今年,主办方将松桃“四月八”文化活动的主题定为“群众文化大舞台,唱响苗乡中国梦”,只见舞台两侧的显眼位置,写有“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标语。松桃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李峰说:“苗族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很多契合点,在大型传统节日中,人群最为集中,我们希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接地气’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融入到百姓心目中。”
回归传统还原风情之美
长久以来,“四月八”都是松桃苗族同胞传承民俗、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增进苗族与其他民族交流的重要契机,也是苗族青年男女相识、相亲的重要途径。
随着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各地苗族人在欢庆“四月八”时呈现了不同的特色与看点,但有一点大多相似,那就是过于商业化,使得传统节日偏离了质朴虔诚的本质。
“为了避免松桃‘四月八’趋于商业化和同质化,在今年的欢庆中,我们提倡回归传统,回归民俗,回归质朴。”李峰告诉记者。
文艺表演结束后,现场的苗族青年男女共赴苗王城的山谷里对唱苗歌,以最传统的方式庆祝这个节日,以最虔诚的歌声寻找人生伴侣。
夏日的绚烂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静谧的山谷里,从风中飘来一阵质朴轻灵的苗家小调,身着盛装的苗家女子身姿摇曳,她们佩戴的银饰叮当作响,仿佛淙淙流淌的小溪,清脆而婉转。
古朴悠远的苗王城,再次被苗家人的热情点燃;苍翠宁静的苗岭山谷,再次传来青年男女们悠扬动听的歌声,这一刻,我知道,时光雕刻的苗家风情又回来了。(戴刻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