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种出”新能源:探秘贵州首家生物质发电厂
名词解释
生物质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第四位的能源。生物质能作为一种洁净而又可再生的能源,是唯一可替代化石能源转化成气态、液态和固态燃料以及其他化工原料或者产品的碳资源。
松桃凯迪生物质电厂是贵州省第一家利用废弃生物发电并建成投产的企业,装机规模3万千瓦。电厂于2014年4月正式发电后,每天消耗生物质燃料约800吨,日发电量约72万千瓦时,截止目前,累计发电量为3000万千瓦时。预计年发电量将达到2.4亿千瓦时,年二氧化碳减排量近12万吨,年二氧化硫减排量近7200吨,每年可节约标煤近10万吨左右。
“我们的项目将充分利用松桃县农林废弃物,每年支付给当地农民的生物质原料收购款将达到7000-8000万元,按照全县人口均摊,就意味着每人每年将增加2000元收入,直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松桃县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桃凯迪”)总经理樊明伟介绍。
厂区直击
高科技生物质锅炉是运转“心脏”
9月17日,记者来到位于松桃县蓼皋镇马场“凯迪低碳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松桃凯迪生物质电厂。远观高耸的烟囱、巨大的冷却塔和燃烧锅炉、规整的厂房等,这里和常见的火电厂并无区别;走进一看,堆放如山的废弃木材、谷壳、锯末、树皮等原料仓库,以及围绕在厂区周围的10根超长超大的避雷针映入眼帘,让人马上能找到属于生物质电厂的明显特征。
从备料仓库通过输送传动带,经过严格筛选、破碎的合格原料就可以源源不断地送入锅炉发电了。“生物质电厂的关键技术和运转‘心脏’就是这里了!”樊明伟指着位于烟囱和冷却塔之间的巨型燃烧锅炉说。
据介绍,松桃凯迪生物质发电厂使用的是超高压循环流化床生物质锅炉,这种锅炉是由阳光凯迪针对生物质发电所需的生物质燃料专门设计的,适用于燃烧各类生物质燃料,整体设计及各项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松桃项目是凯迪同类型机组调试时间最短、安装质量最优、成套试运转期间缺陷问题最少、负荷率最高的机组。”樊明伟说,之前的96小时成套试运期间,机组发电机及其机电设备最大负荷连续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以验证符合规范要求。其中,系统保护投入率100%,机组自动投入率90%,负荷率101%,其他指标均为优良。机组建设期间先后实现水压试验、厂用受电、锅炉酸洗、机组点火吹管、机组并网、机组72+24小时成套试运转等重大节点的一次成功。
收购现场
一个农民在秋收季节可增收几千元
“松桃具有丰富的农林业资源,是黔东北主要林区。松桃凯迪生物质发电厂能率先在贵州建成发电并网,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樊明伟介绍,早在项目筹备初期,松桃县委、县政府就高度重视,专门召开生物质能源燃料收购推进会等,全力支持生物质燃料的收购工作,宣传推广直接到村。
据了解,每年8至9月,贵州山区的玉米、稻谷等主要农作物成熟收割,也是生物质原料采购的旺季。9月18日清晨,本刊记者随松桃凯迪的工作人员驱车30多里山路,来到位于重庆秀山与贵州松桃交界的黄板乡上水村,亲历了生物质原料收购现场。
“一开始,很多村民还不相信这些世世代代都用于喂猪、喂牛或者直接焚烧的包谷杆、玉米芯、稻壳等农作物废弃物还能卖钱?到现在,每年玉米收获的季节,松桃凯迪付出去的收购款、原料运输款、人工收割款等差不多有20几万。”李金生说,不仅村民的观点发生了改变,每逢秋收季节农田里常见的滚滚浓烟也逐渐减少。
看着堆在田坎边的一捆捆秸秆逐渐高起来,身着蓝色工作服的松桃凯迪收购员开始进行抽查称重。一般是运用能称150公斤重量的特大木质秤杆,由三至四人合力挑起来称量。
发展困境
高原山地成原料收购最大阻碍
“据统计,随着生物质电厂的建成投产,生物质原料收购周期缩短,随之也带动了运输等相关行业发展,几年来至少有数万人直接受益。”樊明伟表示,在贵州发展生物质产业,其实获益最多的还是当地老百姓。
“国家对生物质发电制定的电价是0.75元,其中贵州电网的上网电价是0.372元,国家补贴0.378元。而据我们测算,目前松桃凯迪生物质电厂平均燃烧1.2公斤原料发一度电,仅生物质原料收集成本一项(包括出产地收购价格、收集过程中发生的劳务工人费用、收集机械设备投入费用、转运工程中的运输费用等)折合成每度电的成本就达0.36元,这还不包括电厂运行的管理、财务等其他费用。”樊明伟透露。
造成成本增高的主要原因是高原农田或山林都呈分散式梯级形状,大型收割机、破碎机等专业设备无法入场。
樊明伟表示,目前松桃凯迪已向武汉总部反映了贵州的情况,希望后方智囊团队能尽快找出适合山地生物质原料收集的机械设备,帮助他们走出收集效率低的困境。
据了解,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长期专注于节能环保和绿色能源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阳光凯迪现有生物质油气、生物质发电、环保、大型工程EPC四大板块主营业务。其中生物质气化合成燃油技术已经走在了国际前沿,世界首条万吨级生物质燃油商业化示范生产线于2013年1月在公司顺利投产,成功将农林废弃物生产成为高品质、高清洁的航空煤油、汽油和柴油;生物质发电技术与业务规模也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贵州省能源局副巡视员卓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国家《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15年,我国将形成较为完整的生物质能产业体系,生物质能年利用量超过5000万吨标准煤。其中,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13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780亿千瓦时,生物质年供气220亿立方米,生物质成型燃料1000万吨,生物质液体燃料500万吨。建成一批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